你为什么不再打破砂锅问到底

2017-08-12  本文已影响66人  文刀不如文叨
你为什么不再打破砂锅问到底

想写这篇文章有两个原因,直接原因是因为早上在读书群里读到一篇文章叫《长大了,不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其实我本人,对这篇文章还是很赞同的,可能在心智稍微成熟以后,我们对知识,对专业技术,对工作,还是会精益求精,但是對人際關係,就真的開始不那麼刨根問底了。不管是對愛情,還是友情。尤其是,你发现很多人来,不知从何而来,走,又不知为何而走的时候,你只能从量的积累開始,最後達到質變,總結一些經验,默默给自己一个还算可以接受的答案。坦然一些,告诉自己其实这就是答案。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你为什么不再打破砂锅问到底

而在人际关系里,我们从孩童时期的十万个为什么,开始转变成,不那么纠结因果。朋友变多了,你不跟我玩,我可以跟他玩儿。选择变多了,你不爱我,有别人会来爱我。不强求,不主动,不拒绝,好像成为现在交友的宗旨。你把自己置身事外,不让自己陷入任何一段感情中,即便你们也曾把彼此视为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人,可是你用地球离开谁都可以转的借口,就混过了自己的这一关。你以为自己处在高处,可以冷眼看着别人的爱恨,保持舒服的关系,大家都不打扰彼此,这不是很好吗?于是,身边的绝大数人,都变成了一个个独上高楼的人,喜怒哀乐,都是别人的,而自己的酸甜苦辣,也只是自己的,我们宣扬这种互不干涉的相处模式。

这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部电影叫《法国战恋曲》,法国战败,德国大兵驻扎在法国一个小镇。按照官位高低,德国大兵住进不同层次的当地法国人家里。男主理所当然住进女主全镇最好的房子里。女主的婆婆在德国大兵住进来之前,也是警告女主,"我们不看他,也不跟他说话"。在我看来,这是掩耳盗铃,是人的本能自我保护采取的措施。人在没有进化成人的时候,如果遇到敌人,采取的行为只有两种,一种是势均力敌,所以打,如果觉得打不过,那就跑。

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没有了那么多决定生死的敌人,也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正面对抗或间接逃避。可是,其实每一次相处,都是彼此综合实力的较量。

你可以轻轻的来,走的时候请说明白

你为什么不再打破砂锅问到底

“邓巴数字”说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以人类的智能极限,能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上限是148人,四舍五入得出150人的数字。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阈值,你的能力强,所以可能是140,而我的能力弱,只有100人。或者,你性格外向,善于交际,能够容纳130人,而我性格腼腆,只能30人。可即便这30人,也不是固定的30人,它是一种动态平衡,就像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你不断接纳新的人,换掉旧的人。

成人之间的交友,都是不那么刻意的。不像学生时期,室友也是朋友,社团同事也是朋友。你们睡前夜谈,你们团建还要介绍对象。成人之间,不会那么轻易告诉你他的隐私,信息交换都是等量的。正因为如此,朋友来的时候,都是不经意,且经的起推敲。越是这样的关系,一旦有人离开你,那便是对你造成很大损失。尤其是,在你不明状况的时候,失去了一个对你来说还算益友的人。这就好比,你失去了一个你心仪的姑娘,她不告而别,你难道不想知道为什么?

请留住那些值得你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你为什么不再打破砂锅问到底

《欢乐颂》里的曲筱绡,就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姑娘。活的通透,明白。赵医生几次冷落她,试图跟她分手,都是在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求中,问回来的。如果是换做邱莹莹,只会哭着问自己,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然而带着这个问题,走向下一段恋爱。每次邱莹莹不理小曲了,也是小曲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厚脸皮问回来,才换来22楼这五个女孩子那打打闹闹还是分不开的友情。

你孩童时期的那些十万个为什么,不是都解决了。你不是安迪,逻辑清晰的可以分析出任何因果。可即便是安迪,也不是凭自己的清晰逻辑,就最终跟小包总在一起。感情的事儿,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去问了,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因为你自认为的对方不重要了,没有重要到你鼓起勇气去问个究竟。但其实,是你怯懦,你怕知道真相。就像你不敢问初恋劈腿,是不是自己不够好。就像你的老板重用了别人,你不敢问自己是哪里做的不好。就像,你好朋友晒了跟别人的合照,你也不敢问问,对方是谁,跟她是什么关系。

你不敢,是很多可能走向更好关系提前结束的主要原因。这点上,我很佩服《法国站恋曲》里的男主,在女主打算利用他送打死他正寻找的犯人时,他仍然问,我的死活,对你重要吗?女主是懦弱的,她不敢承认,不敢说爱,所以,战争结束后,即便她的爱人没有战死,她也失去了她此生的爱人。再亲密的夫妻关系,还是同事关系,难免会有嫌隙,很多误会,只要你能当面问问,便可迎刃而解。我们生来,不都是《我的前半生》里的贺涵,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揣测人情世故那么周密。所以,别在心里,对你在乎的人,提早下了判断,如果有嫌隙,而你又在乎,请打破砂锅问到底,哪怕,得来的是你不想要的结果,可至少,比活在自己的推断和猜测中,要好的多。

我想写这篇文章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从十七岁开始接受伤害,不敢询问原因开始,发现那些本来在我心里很重要的人,却在我不闻不问,自以为舒服的关系里,被我们彼此弄丢了,而这,本不是我的初衷。终于在那些有勇气问我为什么的人的影响下,我不再那么害怕受伤,不再那么自卑的不敢面对自己的挫败,不再那么唯唯诺诺的躲在壳子里,做个自认为清醒的旁观者。你不能因为受伤了,就让自己失去触觉,不再去理会人本身对温暖,对真诚,对被珍惜的诉求。我也有这种那种的不明白,这种那种的担心,和这种那种的顾虑,可如果我在乎你,我愿意为留住你,打破砂锅问到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