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元对立走向更成熟的心智—灰度哲学看人
2024-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语修
我们都知道,任何人都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或一个面,而是一个体,一个非常复杂的体。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不一样的维度,以及很多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又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所以,这种“一刀切”的“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看待人的方式不仅极其幼稚,而且极易伤人。
用“灰度哲学观”看人,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用更符合客观真实的视角去看待每个人身上的复杂人性,不论他是伟大的还是平凡的,勇敢的还是软弱的,在他的身上始终都有着人的弱点、人的优点,同时也有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痛苦、脆弱和阴暗面。
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心智便开始走向真正的成熟。这时,我们不再用“好人”或“坏人”去评价一个人,也不再用“优秀的人”或“糟糕的人”去评价一个人,相反,我们能够看到好与坏,优秀与糟糕之间的“中间地带”。因此,我们允许一个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好的一面。
其实,“灰度哲学观”对我们自己也同样适用。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是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既可以是大度的,也可以是小气的;既可以是宽广的,也可以是狭隘的;既可以是勇敢的,也可以是软弱的;既可以是无私的,也可以是自私的;既可以是坚韧的,也可以是脆弱的;既可以是乐观的,也可以是悲观的……
明白这一点,你会感到由衷的轻松——原来我不必是完美的,原来我也不可能成为完美的。我们会从狭窄的“二元对立”,走向更为广阔的“灰度哲学观”,拥有更成熟的心智模式。在这个心智模式中,我们的世界变大了,我们的胸怀也开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