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的故事

2020-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UncleJQUI

东西这个词在中文里再普通不过,世间万物从具体的到抽象的,从有生命的到无生命的,从细微的到宏大的,从存在的到虚拟的,从过去的到将来的,从具体的到抽象的都可以用它来表达。

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说:“这个东西真好玩“,尽管那时我们还说不出那东西的确切名称。

小学快毕业时我们知道问:“宇宙是个什么东西“?

到了中学以后挂在嘴边的东西少了,但仍然时不时不经意地出现。当两个人不知何故争吵时人们常听到:“你就不是个东西。“

如今,中美从合作走向对抗。“东西“再次成为左右全球大局的东西。

万能名词至此一个

汉语东西的定义与英语东西(Thing)定义有质的差别。

汉语里东西可用来表达:

1.   物产

2.   人、事、物

3.  情感,如爱、憎

4.  方向,如东到西

5.   方位,如东方、西方

6.   等等

而英语里的定义是:东西(Thing)

1.  任何存在,或被设想为存在,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

2.  任何可分离或可区分的思想

3.  任何没有生命的物体

4.   事件

5.   等等

显而易见,从东西定义来看西方的东西仅仅为汉语东西的子集。有着可数与不可数的差别,所以说汉语的东西是个博大精深的万能名词。或许解开“东西“奥秘的钥匙就在东西之中。

东西是中国人意识认知的DNA

尽管哲学家和科学家进行了几个世纪的分析、定义、解释和辩论,但对人们如何获得意识认知仍然令人费解和充满争议,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且最神秘的方面。这个领域里唯一被广泛认可的是直觉的存在。近年来,意识认知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涉及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其活跃程度不亚于任何高科技领域。

目前对意识认知的理解为:

1.  直觉感知到的内在心理或精神状态

2.  头脑中感觉、情感、意志、或思想为特征的状态或活动

3.  个人或群体在任何给定时间或特定时间跨度内所持有的感觉、感知、想法、态度、和群体性对比心理态势

根据上述理解不难得出:“东西“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人是东西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在西方,人不是东西(请勿演绎!)。

久而久之的潜移默化中,“东西“出现了差异,构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东西“的差异

从对东西范畴的分析不难得出:

1.  东方从我们探寻存在的意义,而西方以自我为基点

2.  东方倾向于集体主义,而西方个人主义

3.  东方注重群体意识,而西方自我体验

4.  东方相信人际关系,而西方相信物质体验

5.  东方相对较理性,而西方相对较感性

6.  东方普遍内敛,而西方普遍外向

差异带来误解,误解引发动荡。

怎么办?

“东西”的东西各有千秋,在历史长河中又都留下过辉煌的片段。近年来,千年积淀的差异在“东西”交流正在逐步消失中。但远远未能消除误解,500年“西”式东西的熏陶人们似乎忘却了另一端的东西。而笔者以为最好的东西是我们都是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