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过剩的时代,你有提升信噪比的能力吗?

2021-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许仙_慧慧

过年聚餐,亲戚跟我聊到了她的苦恼:有一位表达欲很强的领导,常常令她不知所措。

比如一次在内部过审方案时,领导针对她的方案提出了3处需要修改的地方,至于应该怎么修改?领导则是含糊的说了几句后,延伸到其他话题了,最终会议结束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修改方案。

当我们接收到了大量信息,其中只有小部分有价值,就是信噪比太低时,就会让我们觉得效率低。

01 什么是信噪比?

信噪比(SNR)其实是一个专业术语,是指一个电子设备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

信号是有用的信息,噪声则是无用的。

比如刚才的例子中,领导说了很多话,小部分是有用的信号,大多数是无用的“废话”,这时信噪比低的情况下,会给人带来认知负担,也会削弱主题的内容,所以直到开完会,方案也不知道怎么修改。

这种现象很常见,不仅仅表现在你与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的沟通中,还表现在信息过剩的时代,你想要了解一样事物,比如“怎样理财”、“怎样提高认知”“底层逻辑是什么?”在网上海量的答案,会让你更加迷糊,因为噪声太多。

今天我就想和你聊聊,提升信噪比的能力。

02 提升信噪比

首先从公式上分析,信噪比(SNR)=信号/噪声,提升信噪比有两个途径:一、增加信号(有用的)二、降低噪声(无用的)

一、增加大量优质信号

有些人学习喜欢通过身边的人学习,还有些人喜欢通过短视频学习,我把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比作:别人把饭菜嚼碎喂进你的嘴巴里,这样长期下去,只会退化你的咀嚼能力。

我建议大家多读书,多读经典的书,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

万维钢老师说过:“读书是了解一个领域最简单最快的方法。”他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思维密集度”,也就是别人准备这份读物所花的时间,除以你阅读这个读物所花的时间。

比如:我今天写这篇文章花了8小时,你5分钟读完,思维密集度就是96;人家用600小时(约3年)写出一本书,你3小时读完,思维密集度就是200。所以读书是最划算,也是优质信息。

二、通过判断力降低噪声

过滤噪声跟自己的判断力有关。当你在某个领域积累一定量的信息量时,你一定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这时就会自动过滤掉一些噪声。试想你在某个擅长领域,你有判断力区分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废话”时,不听“废话”就是降低噪声。

回到上面举的例子,如果你喜欢通过身边的人学习,或者通过短视频学习,这时你想快速形成自己的判断力,需要多做一步--思考:思考别人背后的做法、想法,长期下去,你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三、时刻聚焦

不管你在网上搜索信息也好,听领导讲话也好,常常容易被大量信息带“跑题”,所以时刻让自己聚焦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在信息量过大时,问问自己“与我有关吗?”“我开始想要了解的是什么?”。

就像风筝的绳子,时刻要抓在自己手里,如果跑偏了,就要扯扯线了。

03 最后的话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噪声容易增加我们的认知负担,降低我们的效率,提升信噪比的能力很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提升信噪比:增加大量优质信号,通过判断力和时刻聚焦来降低噪声。

最终是需要我们有多维度的眼光看待问题,努力透过繁杂的现象看到本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