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理财投资投资理财

揭秘支付牌照的前世今生!第三方支付博弈之路才刚开始……

2017-09-21  本文已影响61人  云并购

摘要:随着监管趋严,奇货可居的支付牌照价格只增不减,弱肉强食的洗牌将进入一轮高潮,各大行业对此虎视眈眈,第三方支付的博弈也是企业间的博弈。

青梅煮酒论英雄,支付乱世谁主沉浮?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出炉:“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对于大家最常用的支付宝,有网友表示:“支付宝真的应该列为21世纪四大发明之一”、“建议支付宝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两年前,云并购小编出门身上必须装点毛爷爷才有安全感,现在身上有现金都觉得是占位置。支付宝折射的便是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

国外一项有关移动支付的调查,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在全球位居第一位。中国消费者去年在移动支付平台上的支出总数为 5.5 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比美国(约 1120 亿美元)高出 50 倍。仅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创造的功勋战绩,引得其他国家频频侧目。

然而在这辉煌的表面底下蕴藏着波涛汹涌,背后的生杀予夺、弱肉强食已掩盖不住……

中国支付行业的起源,是2003年的阿里巴巴。马云为了解决淘宝中买卖双方信任的问题,再被银行拒绝后,建立起了第一个第三支付的示范——支付宝。一个本作为淘宝支付的附属品,一下就掩盖不住光芒,2005年开始彻彻底底火起来了。那时因为没有法律约束,随之而来的也是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成百上千家支付平台。

于是监管部门开始行动了,支付牌照成了第三方支付的标配。但是随着监管趋严,不仅不发放牌照,反而注销了24家。如今市面上仅剩下247张支付牌照,今后只会越来越少,不会再增。

“9个亿!”近日云并购接触到一个拥有多项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卖家开价时,云并购团队也觉得吃惊,“要知道这只是一个净牌照的价格!”。云并购平台上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转让项目一披露,便有许多投资方前来咨询,不在乎价格只在乎资质。即使一纸万金,却挡不住买家的趋之若鹜。

洛阳纸贵的盛况,如今已被一纸支付牌照所重现。一年价格翻十倍,一张“全牌照”已叫价超20亿。炒房价?炒黄金?跟支付牌照比全都黯然失色,支付牌照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支付牌照的前世今生

一、风起云涌的前世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的产物,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愈演愈烈,央行为了规范其发展秩序从而2010年设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也称《支付业务许可证》)的行业准入制度。

第三方支付牌照分为三类,即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是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这类牌照的持牌方包括拉卡拉等;网络支付是通过互联网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资金。其经营范围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这类牌照的持牌方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预付卡是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如山东鲁商一卡通等。

01 牌照发放由松变紧

统计显示,从2011年5月到2015年3月,央行一共批复270家企业获得支付牌照。

第一批支付牌照从2010年12月21日开始陆续发出,到2011年5月央行发布通告称,成功获得牌照的有27家企业,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拉卡拉等公司均在成功入围。第一批发证日期为2011年5月18日,有效期长达5年,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支付业务类型。

最后一批支付业务许可证仅有一家公司获批,获批企业为广东广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由广东物资集团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4900万元,广东省人民政府是广东物资集团的控股方。其发证时间为2015年3月26日,业务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开展范围为广东省。

从牌照发放进度看,明显经历了前松后紧的过程,前期发放了大量牌照,这也与初期申请牌照的企业数量多有关系。

由于前期发放了大量支付牌照,行业进入优胜劣汰的状态,一些行业问题也逐步涌现出来,如挪用客户备付金、伪造变造交易和财务资料、超范围经营支付业务等,央行收紧了牌照发放,并对于一些违规企业进行了注销处理,从2015年8月到2016年1月,央行先后注销了三家企业的支付牌照,均为预付卡类牌照。

2015年8月24日,央行依法注销了浙江易士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浙江易士成为首家被注销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央行指出,浙江易士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大量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链断裂,预付卡无法使用,持卡人权益严重受损;二是伪造、变造支付业务、财务报表和资料,欺骗、掩饰资金流向;三是超范围违规发行网络支付产品。

据悉,央行在2015年支付结算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要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持续发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实施支付机构分类、分级监管。这预示着针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将日趋严格。

行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违法违规企业需要严惩,牌照申请的收紧也给正常经营的试图申请牌照的企业带来了困扰。

02 马太效应

央行一共批复271家企业获得支付牌照,然而支付行业中被人们熟知的只是寥寥数家。支付行业呈现出强烈“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开山祖师,风险与利益一直是共存的。往往人们认为第一个行动的人不一定会笑到最后,后来者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甚多。

支付宝却一直独占鳌头,不仅收益颇丰,更是改变了整个中国人的支付习惯,甚至造就了新型行业、让更多的人获利受惠。

后来者微信支付也分得一羹,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说支付宝的受欢迎是因为它解决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痛点,让生活更加便利,那么微信支付受欢迎便是建立在其庞大的社交网中,更加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支付场景,让现实的金钱升华成精神的食粮。

在云并购小编的手机里只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前段时间终于舍得在中国砸钱的APPLE PAY, 而薅完后只剩一地鸡毛。别的平台想再进来分得一羹,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

支付宝、微信支付,几乎一统天下;而中小平台,依旧在重压下,挣扎于温饱线。

今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万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家占据移动支付市场约93%。这意味着,剩余的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在7%市场份额中。

这其中有拉卡拉、易宝支付、联动优势、连连支付、平安壹钱包、百度钱包、京东支付和快钱这些在市场上有些知名度的公司——他们也被称为第三方支付公司中的第二梯队。还有那些业务少甚至无业务,却拥有支付牌照的公司。

那么剩下的200多家手拿牌照的公司还能瓜分多少利益份额?并且在支付行业,讲究的是规模效益,交易量达到一定量级,才有利润,否则,连人员成本都无法覆盖。

7%的空间内早已拥挤不堪,小的平台求生无望,只能寄希望于:卖掉支付牌照。

03牌照并购潮起

2015年3月,支付牌照停止发放。因为支付的牌照只能一家公司拥有到底,可以注销但不能卖给别家,新的公司要想拿到存量牌照,只有将那家拥有牌照的公司整体买下。此后,就开始上演牌照大战。

2012年,京东通过收购网银在线得到支付牌照,彻底告别支付宝通道,成为首例牌照收购交易。据业内人士透露,京东下决心拿牌除了出于保护交易数据的不外流,更可以免除支付宝每年高昂的通道费。

而对一些发展进入瓶颈期的支付龙头企业,与传统行业巨头合作也成为其业务“再起飞”的关键。2014年,快钱在被万达收购之后,成为万达金融版图中重要的支付入口,进行支付数据、消费金融领域的整合,也是业内著名的收购案例。

2016年1月,海立美达以30亿价格收购联动优势,成为迄今金额最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收购交易。

“大很多支付牌照只有地区和部分业务许可,真正有网络支付等权限的全牌照,大概也就20-30张,现在大部分都已安家,剩下流通的,大概只有两三张,价格才会水涨船高”,某牌照中介称。

二、云谲波诡的今生

今年9月初,海南海岛一卡通支付网络有限公司牌照完成注销,央行注销支付牌照名单增至24家。

而在8月,共有25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被罚,没收非法所得及罚款共计418.23万元。

271张支付牌照,只剩下247张。而市面上牌照的价格,已飙升到20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84家支付机构遭到央行处罚,累计被处罚125次。

在政策收紧、牌照有限的双重压力下,对于“无照”企业来说,并购整合似乎成了行业的唯一出路。

01并购不断,土豪进场

2016年9月14日,宏磊股份14亿收购合利宝90%股权。如果全资收购那就是15.5亿左右,合利宝的牌照类型是: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是“全牌照”。

2017年6月,最近的较大额支付牌照收购案,易建科技10.6亿收购国付宝70%股份,如果全资收购就是15.1亿。国付宝的牌照类型是: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牌照,并没有收单牌照。

最近,2017年8月14日,深圳赫美集团近1.3亿收购山西金卡易联90%股份,如果全资的话是1.44亿,牌照类型是:银行卡收单,范围仅山西。

仅两年,恒大集团收购广西集付通、美的集团收购深圳神州通付、美团收购钱袋宝、唯品会收购浙江贝付,小米也买到了牌照,一下子众多土豪进场。

据网络统计,其中141家由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出资设立,占总数57%;37家由国资企业直接或间接出资设立(已计入上市背景的公司虽有国资入股但不再计入其中),占总数15%;另外有部分公司虽不是上市公司或国资企业直接或间接出资设立,但也是各行业巨头出资设立,如大连万达集团、三胞集团和海尔集团均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

一位银联下属机构的从业人士表示,支付的目的在于打通交易闭环,打通闭环的价值在于数据留存与挖掘,最终目标指向的是更具商业价值的精准营销、风险控制和产品优化,甚至是企业转型迭代。如果没有支付作为基础,很多战略都难以落地。

很多购买牌照者,都是巨头公司,他们的生态闭环中,需要支付这一环。

因为支付必然牵涉到交易数据和用户数据,巨头公司可不想把核心数据外泄或与人共享。比如万达和美团,可能都是出于这一考虑。

虽然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已经十分清晰,巨头效应也明显形成。但个行业的巨头仍然对稀有的支付牌照觊觎着,随着价格不断的攀升,也只有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才能一口吃下,尤其是互联网支付牌照的升值空间仍不可估量。

02海外布局

在国内支付行业竞争风起云涌的同时,早已有大佬将视野扩展到海外。

蚂蚁金服作为第一个获得跨境在线支付牌照的支付平台,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早在2007年就开始布局海外业务。近两年,蚂蚁金服频频将移动支付业务扩展到海外多个国家。据报道,支付宝目前已经登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微信7月中旬正式申请马拉西亚的支付牌照。今年7月3日,微信宣布上线微信支付境外开放平台,发布“WEPlan”跨境支付产品方案。腾讯的策略是通过收购,渗透到东南亚文化娱乐领域,利用文娱和社交,绕道抢得第三方支付的入口。

9月15日,京东金融宣布与泰国尚泰集团有限公司(Central Group Co., Ltd.,“尚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初期将以支付业务为核心。在获取相关牌照资质后,合资公司将提供电子钱包、消费金融等产品和服务,在泰国地区提升用户在支付、信贷、消费领域的体验。

随着国内监管趋严,国内支付行业的盈利也会降低,出海成为了支付巨头的不二选择。

有消息称:央行拟2018年3月后禁止支付公司股权转让、并购、提高支付从业资格门槛,严管支付行业行为违规,让一些企业不得通过非法方式途径获得支付许可业务,新规非银行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方式让支付行业大势已定。2017年将成为企业进入支付圈最后时机。

2018年以后企业通过收购股权、企业并购得到支付许可证将会越来越难,支付领域将会进入暴利时代。

无论事态如何云谲波诡,唯有资本实力雄厚、支付牌照含金量高的方可在这场战役中留存下来,第三方支付博弈之路才刚开始……

(完)

本文属于云并购原创文章,转载本文时,需在正文前标注文章来源、附上“云并购yunbinggou”并简要说明,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