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30)
二五
《随园诗话》原文:
人谋事久而不得,则意思转淡。何士颙秀才《感怀》云:“身非无用贫偏暇,事到难图念转平。”真悟后语也。其他如:“贫犹买笑为身累,老尚多情或寿征”,“书因补读随时展,诗为留删尽数抄”,皆不愧风人之旨。殁后,余闻信,飞遣人到其家,搜取诗稿,得三百余首。为付梓行世,板藏随园。
何士颙,(颙,yóng)(1726—1787),清代性灵派诗人。字南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一生贫困多病,曾靠“馆于汪氏”为生,以布衣终年。工诗,袁枚称云:“何子南园,生而与诗俱来者也。虽为秀才,不喜制艺;虽读书,不矜博览;虽为诗,不事驰骋。其志约,故边幅易周;其思专,故性情易得。居袜陵城阐惜恰然,竹篱荃垣,与方外人游憩。薄醉微墉,雨余风停。有惬于怀,一付于诗。”著有《南园诗选》。卷首袁枚序云:“金陵有二诗人,一为陈古渔,一为何南园。陈诗矫健,何诗清婉。30年来,过从甚欢。今年俱委化去。”
颙,1、头大,引申为大的样子。2、仰慕。3、传说中的一种鸟,形状像猫头鹰,长着一副人脸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大旱。
寿征,长寿的征兆。
风人:(1).指古代采集民歌风俗等以观民风的官员。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周室寖衰,风人辍采;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2).诗人。《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是以雍雍穆穆,风人咏之。” 吕延济注:“风人,诗人也。” (3).见“ 风人体 ”。
“风人体”,是古代民歌的一种体裁,其本质是谐音双关诗,又称“风人诗”、吴歌格、吴格、子夜体。“风人体”之“风人”出自锺蝾的《诗品》,指学习南朝民歌的乐府诗人;唐之后,受《乐府解题》的影响,“风人”成为民歌体裁之一。清代翟灏《通俗编·识馀》中明确地提到“风人体”一词。风人体的代表作品有刘禹锡的《竹枝词》,诗中以“晴”寓“情”。
付梓,汉语词语,读音是fù zǐ,本意是指书稿雕版印行。梓,梓木,别名:檫树、南树、山檫、青檫、桐梓树、梨火哄、梓木、黄楸树、刷木、花楸树、鹅脚板、半风樟。樟科、檫木属落叶乔木。木材浅黄色,材质优良,细致,耐久,用于造船、水车及上等家具。古代印刷刻板非梓、楸木而不能用,因此书籍出版就叫“付梓”。用梓木制造的棋盘被誉为“楸枰”。
本人翻译:
人筹划谋求事情时间长了而又没有成功,则追求成功的念头就会转淡了。何士颙秀才《感怀》诗句:“身非无用贫偏暇,事到难图念转平。”真是大彻大悟后的话啊。其他诗句,比如:“贫犹买笑为身累,老尚多情或寿征”,“书因补读随时展,诗为留删尽数抄”,都不愧为风人体诗歌之趣味精髓。他去世后,我闻信立即派人到他家,搜取诗稿,得到三百余首。结集出版发行于世,雕版现在藏在随园。
真老实人言:
“皆不愧风人之旨”,风人二字何解?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指诗人,应该理解为风人体。也就是民歌风格的诗。从上面说引的诗句可以印证。所谓风,原来就是民歌。虽然后人将所谓风人体定义为“谐音双关”为特征的诗歌,但是,就其本质来说,还是有民歌风格的诗(一家之言,尽可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