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与不借这TM是个哲学问题

2018-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没有黑眼圈的熊

借与不借这TM是个哲学问题

      人生漫漫,碰到三五老友借钱并不鲜见,开口的容易,掏兜的难。碰到好借好还的还好,碰到借钱时是孙子,还钱时是大爷的,可能只能暗自懊恼了。

        碰到亲朋好友向你开口借钱,你会怎么办,是不知道怎么拒绝,冒着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交出自己的血汗钱,还是斩钉截铁的回绝呢。借不借这个哲学问题,本文教你怎么破。

一,你会碰到那两种借钱的方式

明借: 就是光明正大的向你开口要借钱的

暗借:就是本来没预料到会变成借钱的,结果一懵逼变借钱局了。

      比如,某天你一堂弟约你去喝茶,一去到茶馆,我嚓!一群画龙刺凤的大哥笑呵呵的跟你说,你看你弟欠我们的钱,你说是还钱还是留人吧。

      再比如你公司的合作业务单位的业务跟你说,他最近出差不方便汇款,你帮忙垫付一下一笔费用,过几天给你转一下,考虑到金额不大,又提升自己的业绩,对对方也知根知底的,就垫付了吧。

二,你为什么会开不了拒绝的口

      其实主要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和道德观念的束缚。

      道德观念的束缚表现为难为情,我怎么是这样的人?对朋友的困难视若茫然。我不借钱给他周围的人会怎么看我等等一些触及道德观念的想法会让自己内疚。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利益考量上,我确定要拒绝朋友的这个请求吗?万一将来我在某些方面用的到他,他不帮我怎么办。

三,怎么破局

      俗话说的好,救急不救穷,有了这个主体原则了,具体就要看怎么破局呢?就要亲朋好友找你借钱时你是那种考量了。

        1)难为情开不了口的:

      设立外借的总金额,每年外借金额不超过年收入的百分之几,一旦超过金额就跟前来借款的说明情况,谁谁借了你多少钱,借款额度满了,再借自己也过不去了。

      向银行学习,给每个朋友按照自己的信用体系打分,划定借款最大额度。不是不借,额度我说了算,即使不还了我就当花钱买个教训,承受得起。

      2)对未来不确定担忧的:

      如果这个人不是突发急事需要支援的话,原则上建议不借,因为一个连自己的经济规划的没有做好的人,就算你预测未来可能对你有帮助的人,也最好不借。欠这种人人情,你也许需要用一辈子去跟他折腾。

    3)应对暗借:

      人情债衡量的维度太多,因人而异,适时而动。

      对度业务上的暗借,不是不可以,留足证据(例如垫付的申请,付款的银行流水等等),以备不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