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富足的人
富足的人看上去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韩子健知道他们的样子,那种人得志意满,但是只是内心的状态,绝对不会放在表面,表面反而是水平天远,沙净草枯的神态。正是如此,才有一种富足的感觉。
他们穿的平常,他们言谈举止不温不火,不燥不潮,哪怕是手中拿着一朵芦花,一片红叶,也能从中知悉芦花一叶秋,红叶寄相思。 没错,他们内心一定是富足的。
可是内心富足的人,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富足的人。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足的人,才可以称为一个真正富足的人。
韩子健的这个理论把王临官给绕晕了:“我就问你吧,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达到富足的状态呢?”
韩子健指指自己:“我吗?还早呢!”
“首先,我现在没钱,其次,我的精神因为没钱达不到富足。”
“你不是看了很多书吗?”
“看很多书,跟精神富足没有太多的关系”
“那怎么才能达到精神上的富足?”
“起码不必太操心自己的生存条件,或者说有资本短暂忘记自己的生存。”
“先物质再精神吗?”
“这么说,也对!”
“说来说去,还是要先挣钱!”
王临官叹口气,一时半会儿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韩子健也沉思了,他拿着书,想象自己应该十年后就能达到富足状态的样子,想得很美,嘴角都露出了微笑。
可是没想多久,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去年跟郑光明去西北旅游的场景。那是他头一次踏上边关,边地风光给他很多感受,踏雪边关,枯林古道,长河饮马,这些都是诗词里的意境,竟然在现代旅游中也能感受到,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他就觉得特别的富足。
现在想来,那种富足感,是来自于他跟古代的先贤思想相同了,那种跨越千年的同声共气,让他觉得自己凭空穿越了时空,把千年的精神财富都累积到一起了。
当时和友人在黄河边,看远山残雪,大风呼号,寒气吹貂裘,心里却热腾腾的,那些描写边疆的诗歌,那些绝句,那些所有的诗句都涌现出来,他心里腾的生出了壮志豪情,这种拥有文化遗产的富足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那一刻,他感谢自己的语言,感谢自己的阅读,感谢那些和他有同感的伟人。
这就是为什么他喜欢出游,即便身上没有多少钱,他还是坚持那种“穷游”的方式,只要手里有本书,心里有本书,跟着故人去寻踪觅迹,才是他心目中,真正“富游”的形式。
韩子健由此得到了一个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理念:做一个有同理心的人,一个容易和人共情的人。
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汲取很多精神上的滋养,而那些,一定是来自阅读的。读书千卷,行程万里,就对世态人情有了感受,就能体会名作中字里行间的情感,就能扩展出自己的胸怀,和悲天悯人的气质。
到了那个境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就会被扩大百倍,他的人生经历就聚合了很多人的经验,如此,说他是一个富足的人,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