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42-1 小雅•文王之什•皇矣(一)
《皇矣》是一首周民族的创业史诗。
-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
上帝伟大又辉煌,洞察人间慧目明。监察天下四方地,发现民间苦灾殃。就是殷商这国家,政令不符民愿望。想到天下四方国,认真研究与筹划。上帝经过细考量,憎恶殷商的状况。眷顾百姓向西望,就把岐山赐周王。
皇:光辉、伟大,赞美之词。
临:从上往下看, 监视。
下:下界、人间。
赫:显耀。
莫: 通“瘼 [mò]”,疾苦。
二国: 一说指夏、殷,一说指豳、邰,皆不确。马瑞辰《毛传笺通释》引或说:“古文上作二,与一二之二相似,二国当为上国之误。”此说是,上国系指殷商。
政: 政令。
获:得。不获,不得民心。
四国: 天下四方。
爰: 就。
究:研究,寻求。
**度:图谋。
耆: 读为“稽”,考察。
式廓:规模。式,语助词。
眷: 思慕、宠爱。
西顾:回头向西看。西,指岐周之地。
此:指岐周之地。
宅:安居。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大雅》共有三十一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的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文王之什》: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