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生气是多可笑的事情
如果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生气是多可笑的事情
老九读佛
曲世宇,多识基金会常务理事
2018-09-11
主讲 | 雪歌仁宝齐
《入行论》第六品第三十一偈颂:
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应嗔,如幻如化事。
这里讲到“是故一切法”,就是把前面从第二十七偈到第三十偈当成理由——那四个偈颂讲到嗔恨心对境的那个人——我们生气时执着有的“那个人”,或者说是补特伽罗我执。
补特伽罗我执完全是不合理的,实际上完全没有补特伽罗我;我们实际上去找“那个人”的话,也完全找不到。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偈主要是破数论派说的补特伽罗我,第二十九、三十偈是破胜论派的补特伽罗我。
整个破了之后,现在这里讲“是故......”前面四个偈颂的道理破补特伽罗我,破有一个“那个人”。破了之后,现在讲“一切法”指的是我们生气时的对境——一切众生实际上完全找不到,完全没有自性,没有补特伽罗我,完全是被动、无自主的,完全是依赖其他因缘的。
而那些因缘也没有自己的力量,这里第二句没有提出来说那些因缘也没有自己的力量。你们看隆莲法师的译本就有提出来——如是悉由他自在,非由己力能自在。于诸一切如幻法,如是乱已无嗔恚。
“非有己力能自在”就是讲那些因缘也没有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好好观察。因为这一段我们修谛察法忍嘛,我们观察发现嗔恨心完全是不合理的,用这种方式来对治嗔恨心。
现在结论就出来了,对方这个人确实完全没有一个自己,完全是依赖因缘而存在的,而那些因缘也是依因缘而存在的,所以完全是被动存在的。“知已不应嗔”——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就没什么可生气的,所以不应嗔。
我们要做到什么样呢?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如幻如化事”。
“如幻”,像是魔术一样的假东西,“如化”像是佛的化身或者是菩萨化现什么出来。不管魔术变出来东西也好,还是佛菩萨用神通化现出来东西也好,实际上都是被动的,我们不能把它当成真正的。如果我们知道它是被动的话,就不可能对它生起执着,把它当真,心里也不可能生起嗔恨心,这就是“如幻如化事”。
如果我们了解无我和缘起的话,内心就不会生起嗔恨心,因为我们不会生起执着心,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