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精致,正在腐蚀你的生活
前段时间,跟一个很久没见面的姐妹聊天,交流过程中,姐妹感慨,她以前迷恋所谓的“精致”,热衷于向那些时尚博主学习,最后发现如果像他们一样“精致”地生活,早就破产了。
请输入比如说呢?
比如,淋浴的喷头四五千,随便一件衣服就大几千,一个包包上万,这就是她们的“精致”生活。不过我现在已经不追求这种“精致”生活,追求的是极简生活。
请输入听完她的分享,我哈哈一笑,心想好在这个傻姑娘没有被所谓的“精致”外表所迷惑,及时清醒过来。为什么是“所谓的精致”呢?因为现在很多姑娘理解的“精致”,就是“伪精致”。
何为“伪精致”?
一、只买贵的;
二、不穿、戴、用国际品牌的东西就是“不精致”;
三、在物质上下足功夫,却不注重日常生活习惯、仪态和内涵。
有些所谓的精致,不过是商人故意打了一个营销牌罢了,告诉你快来买,快来用,有了它你就可以进入精致生活的行列,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追求精致的前提是:你的收入,必须配得上你的体面。
她为了追求时尚,透支了信用卡,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件2万多的香奈儿上衣,洗过一次后竟然缩水了,去追问店员,店员却说:“不好意思,我们的面料不能水洗不能干洗,也不能有任何压痕,这些都是明确在商标上体现的,所以缩水问题我们概不负责”。而这件上万的衣服在穿过一次过后,就毫无价值了,剩下的日子她依旧要每天加班、向朋友借钱,填上信用卡的空缺。
她在一次逛街的过程中,看上一双高跟鞋,心动不已,便开始攒钱下定目标买它。辛苦攒钱三个月后,她终于买到了梦寐以求的高跟鞋,但在穿过一次后,鞋底就出现大面积磨损,去质问店员,店员却表示,她们家的高跟鞋只能在地毯等一些较为柔软的地面行走。她听后万般无奈,而这双鞋也只能当“宝贝”一样的被供在鞋柜中,再也没穿过。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早前XX银行就公布过一组数据:90后人均负债已达到12.79万元,这无疑是被伪精致绑架得最厉害的一群人。
生活中,这些人一定要用定制款的YSL、限量版的MAC;一边透支信用卡,一边涂着阿玛尼粉底、纪梵希的眼影;借钱也要买限量版的AJ……什么火热就追捧什么,什么奢侈就跟风什么。在这过程中,“伪精致”掏空的不仅是她们的钱包,还有自由的代价。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想要的东西一定要趁早买,越早买,你用的时间也就越长,平摊到每天也就越便宜”。这句话,乍一看很有道理,实际上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
表面上精心打造出来的美好,的确让人羡慕,不过只是一袭华而无实的袍子,不断消耗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很多人,因为错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绑架了他/她们的生活,让他/她们活在入不敷出、热爱攀比的世界里,最后生活落得一地鸡毛。
他们是真的想要买这些限量版、奢侈品吗?其实他们更多是在追求精致的优越感。
《奥修著作》里有句话:“优越感只不过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态走路。”
有些人用着100多块钱的面膜,却过着一天只吃一顿饭的日子;有些人用半个月的工资去高级餐厅,只为了拍几张照片炫耀一番;有些人为了赶潮流,不断问父母要钱,用来买名牌产品……
其实真正精致的人,根本不需要用这些来证明自己。俞敏洪说:“追求伪精致的背后,藏着你偷过的懒和走歪的三观。”
当精致停留在表面时,缺乏了真才实学的底蕴支撑,在别人眼里,越是炫耀什么,你就越是缺什么。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乐的,不是痛苦的。留给别人精致浮华的表面,却留给自己一身债务和伤痕,何苦呢?放下虚荣心,抛弃伪精致,回归真实的生活,比什么都强。
何为真正的精致?
这个问题在知乎上有一个回答,获得了多人的赞同。
“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儿的时候,外婆对我的影响很深。最常见的画面是,她常常粗布麻衣,一丝不苟地梳着自己的头发,衣服传来淡淡的皂角香气。她去世之前像有感应,跟我妈妈说,一定要把头发梳好再去找外公。后来的我渐渐明白,外婆这辈子那一头乌黑的长发就是她的一口气,这口气就是一个人的精致。”
精致的生活,从来都不贵,不需要昂贵物品的加持,保持对生活的自信、自律和自爱。他们追求生活的细节,发现细微处的美好,日子过得舒心自在,保持对生活最平凡的心态,发自内心去热爱生活。
不做作,不将就,这才是精致最真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