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爱乐之城》这部电影

2019-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海边的安托万

《爱乐之城》或许不是近几年最好的电影,但能在电影院感受如此华丽的视听,对我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运,这也是我多次重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像片中的两位主角一样我也是一个追梦人,为了实现梦想四处奔波,在归途的火车上我思考着电影里的每个细节,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部简约而不简单的电影,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从剧作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

人物关系即故事,而片中唯一一个像样的配角基思(约翰·传奇饰演)的出现引发了二人关系的变化。

我们注意到,基思出场的仰角就表达了一种危险性,下一个镜头塞巴的表情也变的严肃,为刚刚还相谈甚欢的小情侣增加了一丝不祥的征兆。这个角色其实是一个反派(这里的反派不是坏蛋的意思,而是他的出现为主角制造了障碍和困难)。而他带来的危机在夏这一章节的末尾开始体现出来。注意看米娅的一系列表情变化。

这次演唱会是整部电影的重要转折点,前文说过二人的爱情基础是梦想,但现在塞巴斯蒂安放弃了自己追求的传统爵士而弹起了电子爵士,失去了为梦想不顾一切的特质(正是这种特质最初吸引了米娅),导致二人的关系出现裂缝,周围人热情的欢呼,米娅的表情却逐渐冷淡,并在人群中渐渐向后退,暗示她与塞巴的渐行渐远,面前的人已经不是她曾经所爱的那个小塞,他们现在不是同路人了。

仔细看会发现塞巴的表情并不快乐,演奏之后只是尴尬地笑了一下,与台下观众的激情四射形成了反差,因为这并不是他想要的音乐。

紧接着字幕切换到秋的章节,马赛尔·马尔丹说过,电影是省略法的艺术,导演这一段做的干净利落,中间二人产生隔阂的过程省略地很好,进入秋的段落后自然而然就开始爆发矛盾。而且这一段没有靠台词,只用镜头语言和演员表演就表现出二人隔阂的产生,这是最高级的表现形式。

两个主人公的欲望都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塞巴想开一间演奏传统爵士的酒吧,米亚想成为受人瞩目的演员,但在影片中段的时候塞巴的欲望发生了变化,他更想要成为一个有稳定收入,为米娅带来经济保障的人,即他对于爱情的态度已经比个人实现更重要。下面这个细节,屋顶漏水的特写进一步揭示了塞巴斯蒂安改变的动机。

从这一变化上来说塞巴这个人物比米亚具有更多的维度,因而他的人物弧光也就更加强烈。但从表演上来说,高斯林对这个角色的塑造乏善可陈,反倒是艾玛斯通将一个相对平庸的人物设定演的充满灵气。在这一段爱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塞巴斯蒂安的爱更深沉,米娅的爱更干脆。

这其实也是两种爱情观的碰撞,相对于国内来说,美国人更看重个人实现,在爱情中少有妥协和勉强,即便分手后仍然有在公园长椅上的相互告白,也没有再续前缘的可能,因为他们的梦想已经不是同一轨道上的了。

本片的结构十分清晰,分为冬、春、夏、秋、冬五个章节,分别讲了相识、相恋、热恋、分手、重逢五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均衡的比例,甚至每个章节之间也暗含了内在的变化,如上文提到的夏到秋的转换即表达了二人隔阂的产生和加深。

影片通过大量的细节对照完成了紧密的前后呼应。

开头女明星来餐厅买东西,当时还在兼职服务员的米娅一脸崇拜和羡慕,结尾米娅成名之后,用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调度。开头由于堵车导致男女主角的第一次相遇,结尾同样由于堵车为二人制造了重逢的机会,产生一种缘分或宿命的感觉。

文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契诃夫之枪”的写作观念,在电影里同样适用,开头出现的凳子,此时塞巴斯蒂安还是生活窘困的追梦青年,结尾再次出现时,小塞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此片的台词(歌词)绝少无用的废话,可谓字字珠玑,有效地发挥了塑造人物和推动叙事的作用,并且有着丰富的潜台词,例如《A Lovely Night》中将两个人刚开始交往时的互相试探通过歌词表达的恰如其分。

吵架戏中通过对话揭示了男女主角价值观的矛盾,将冲突进一步升级。塞巴斯蒂安与基思的对话戏也值得玩味,基思的台词表达了他对革新爵士乐的看法,如果将台词中的爵士乐换成歌舞片同样说得通,联想到《爱乐之城》上映后的一些争议,又是一次电影与现实的奇妙互动。

《爱乐之城》在只有两个重要人物并缺少强戏剧冲突的情况下,仍然在两个多小时内一直抓住观众,除了依靠华丽的视听语言和精彩的歌舞场面,剧本的精巧也功不可没,本片最终拿到了第74届金球奖最佳剧本奖。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时间倒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