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背后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12人  在路上的啊木

在冬天,每次洗澡,我都会及时洗好衣服。回到宿舍我会马上吹干头发,顺手将衣服晾干,再倒一杯热水,舒服地坐到电脑前。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会像我这样,及时洗完衣服很累,也不舍得歇息会再去晾衣服。本来这样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好讲之处,只是我最近看了篇文章,就觉得这些小细节似乎跟人的“精神熵”有关系。好像人总是会趋于把自己生活在一个比较不混乱,有秩序的环境,以此来换回舒服享受和幸福感。

生活中,不难发现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就看他需要处理的事情多不多。很多事情需要去处理,就意味着这个人需要付出很多能量去维持一个高水平的“精神熵”。有点类似粒子处在激发状态,人在高度积极的状态就会容易疲惫,不快乐。所以人也会像粒子一样让自己趋于稳定状态,以此来获得安稳,幸福。

很多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工资特别高,可是有关居民幸福度调查发现,大城市的居民幸福感并没有比大多数二三线城市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城市的人面临着长期高密度的工作任务,所以人时刻处于激发态,造成了人的过度疲劳。反而是小城市的工作者,虽然拿着不高的工资,可是每天做的事情是比较稳定有序,使得人可以保持一个低水平的“精神熵”,这就给人有足够的能量去维持一个内心稳定的状态,表现出来就是开心,幸福。

然而,我并不是在鼓励人们去放弃大城市的拼搏,然后回到小城市去过上幸福的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讲,能力各不相同。马云说:每天赚几百万他就会觉得很幸福,可每天赚十几个亿他就会很痛苦了。是的,“精神熵”只要趋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人就会觉得幸福。而做为参照的最低能量水平就因人而异了。所以想要获得幸福感除了降低人的工作混乱程度外,还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处理事情的能力。现在我们身边很多关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职场技能的书籍遍地都是,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有更高的能力去处理事情。

可见,人想方设法为了获得高效率的背后,也只是为了自身的幸福感。这就让我想起了佛教,佛教讲究“空”,即追求无欲望的精神状态。一个人没有了欲望,也就只有简单的维持温饱问题了。这样的状态的人是不是就处于一个低水平“精神熵”的状态,代表着佛家子弟就处于幸福的状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