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爱之思一直写到老的故事

深度解读:如何消化吸收经典?

2018-08-01  本文已影响273人  冢虎欢喜哥

这两天突然想起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因章就法。度沧海胜履平地,顺势借力。”

第一句说的意思是掌握规律之后,无论是做大事和小事都挺简单的,因章就法。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蛮干,要学会借势,顺势而为,顺其自然。

所以,当初我在为儿子选名字的时候,就想到了一个X字,也顺便给了他的日记起了一个名字“XX日记”。

这几天在和几个人在聊说服这个词,什么是说服?

运用时机和方法说服人的技巧。

方法很容易理解,关键在于时机,什么是时机?

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特定时间的特殊机会。

也就是借势,在时机恰当的时候,一句话有时候顶得住100句,1000句……

时机恰当的时候就是说的借势,俗话说“小智借力,中智借钱,大智借人,超智借势。”

孙子的兵法十三篇就是从13个角度讲究势的重要性!

势重要不?

时机对了,找对了一个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

所以顺势而起,好比顺水行舟,不划桨自动前行。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找准时机,很多人想说服一个人从来不讲求时间、地点、场合,想到什么就说,成功几率怎么可能大呢?

我曾见过有人,包括我自己,特别努力,干的比谁都苦逼,结果发现,结果寥寥,后来才发现,时机已过,势已过去了,借势起来就起来了,如果还没有起来了,再怎么努力都是枉然。

想想自己现在是不是顺势而为?

昨天留了几个问题:

100年前的书现在还看,会不会落后,会不会不实用?

对于这些历史的经典该以什么样的角度去学去用呢?

如何把历史上的经典消化到当下用呢?

……

这就是很多人学习面临的问题,学了很多,过去的,现在的,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运用?

运用的时候也易陷入生搬硬套?

结果邯郸学步,连自己本身的优势也丧失殆尽了。

一本书看过了就过了,结果啥也没改变,那看这书还有什么用?

知行合一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把书中和视频中的内容真正固话成自己的习惯。

怎么做?(分两步走)

第一步:问!

问什么?

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根据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学习,如何确定?

看对自己是否有用,有用就学,不用就搁置。

用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当下用,就是学了立马用,现学现卖;第二种是将来用,现在累积,为将来服务。

为什么很多人什么都想学?

知识就是一个工具,工具就是拿来用的,你确定目标之后,随后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去达成目标,可是很多人不是这样的,学了很多知识,也就是用了很多工具,这样知识就相当于成了一个包袱,如果学习觉得很辛苦,很累,这种感觉本身就不对,学习应该是怎么样一种感觉?

兴奋,激动,愉悦,快乐……一切美好的感觉!

任何事情为什么能持久?

很简单,因为喜欢,兴趣,爱好,痴迷,以此为乐。

若厌烦,累,辛苦,吃力都很难持久,回想一下过往经历是否是这样?

第二步:化!

什么是化?

变化,改变,转化。

学习的化分为两步:第一步,物理变化,第二步化学变化,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看看人体是如何消化的?

先看看人体消化吸收图:

图一:消化系统图示,物理变化指的是食物在口腔用牙齿反复咀嚼的过程。

图二:血液循环系统示意图,化学变化就是食物通过咀嚼进入肠胃消化吸收,被肠胃壁的毛细血管进入肝脏解毒,在进入心脏,再由动脉进入到全身各处,通过有氧和无氧运动转化成能量供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结论:所以农村有句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能量是守恒的,只有供给食物,人体才有能量,才能正常的进行生理活动,不过还得有一个前提就是能正常的消化吸收。

消化吸收重要吗? 

自然界的规律是相通的,人体是这样消化吸收,同样知识的消化吸收也是类似的,可是简单的道理懂的人真不多,愿意执行的更是寥寥无几。

怎么说?

吃饭有见过一次就把三天吃的吗?

读书有的人却是一天猛看,一天有事一点都不看,这就好比吃饭一样,一天撑死,一天饿扁了,吃多了哪里消化的了那么多?那岂不是浪费?

所以学习就好比吃饭,一天三餐,8分饱,保持好节奏,天天坚持就好。

指导我们生活实践的不是大道理,都是常识,对常识透彻的理解和执行就是大智慧,这是过去我认识的一位老师一直强调的。

那就来说说知识是如何消化的?

一、物理变化,啥是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

1、粗筛选,你要学什么知识,首要有个大概的选择,就好比你吃饭,得需要先点菜,是不是?

2、确定之后,先粗略的看一遍,目录,序言,章节,大概扫视一遍,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就继续研读,万一不小心遇到一个石头那还得吐出来是不?

二、化学变化,啥是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也就是你不仅仅把看书了一遍,而且在你的心里生发出新的、实用的知识。

1、去粗取精,吃进去的食物也不是全部被消化吸收了,通过榨取后,有营养的部分就被肠道壁的毛细血管吸收了,没用的就通过肠道给排出去了。一本书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全部吸收进去,把一些关键点吸收就很厉害了。

2、定标准,筛选真正有用的,去除糟粕。把精华提取出来之后,不一定完全适合你,这时候需要定标准,确定哪些是真正有用的,这一步好比是人体肝脏的功能:解毒!

3、实践运用,自然选择。这时候知识已经经过训练,经过肝脏和心脏,成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开始向外源源不断的输出,在运用中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筛选,留下真正产生实际价值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实践。

这就是知识的筛选、确定、消化、吸收、训练、实用的过程。

所有的知识,或者过去的经典都是他那个时代的经典,主要适用是那个时代的红尘,现在用就必须通过“问”和“化”转化为当下适用的知识的,指导当下的红尘。

所以我从来不思考这个对不对,正不正确,我就考虑一样:它有没有效?能不能达到我要的结果?

今天就不解读具体的内容了,我们明天继续。

感谢关注和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