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想法青春

第一批90后已经活见鬼了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354人  远近先生


1

开篇提示:

本文内容过于真实,可能会引起不适。

月初时有两个微博热搜:

一个是:95后又宅又丧。

一个是:一个字概括你的2018。

这应该是为数不多的由官方发布95后用户画像,中国新闻网说,绝大多数生于1995年的人已经过完了自己23岁生日。还给自己安上了一堆标签:肥宅、秃头、社畜……

有网友戏称:这是人身攻击,已举报。

但不得不承认,现在90后的年轻人已经早早有了年龄危机感。

来看一下90后的年纪,是不是也有一瞬间变老的感觉。

有人精准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活:拖延以上,颓废未满。

好像现在所有的年轻人都特别善于自嘲,任何描述年轻人状态的文字都能迅速引发共情,纷纷表示,这说的就是我啊!

日常拖延,日常颓废,又一次次告诉自己要继续加油。这成为了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如果再用一个字来概括2018年,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

官方里列举的字都是正能量,拼命的拼,快乐的乐,怀念的念,相爱的爱。

但到了个人总结时刻,出现最多的字是穷,另外还有其他一堆丧哭了的字。

最近,也有许多人喜欢拿各种“生活与我”的表情图,表达自己被生活整天无情地虐待。

我总是不断收到一些年轻读者的留言,他们刚进入社会不久,最大的感叹就是发现人生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匆匆忙忙毕业,匆匆忙忙进入社会,发现社会和学校完全不同,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就会不由自主蹦出一句:这TM什么人生,真是活见鬼了。

2

活见鬼时刻:

一边拼命赚钱,一边穷得要死。

一提到年轻人,总和穷挂钩。

只要一工作,所有的生活压力就会接踵而来,租房要钱,交通要钱,吃饭要钱,聚会要钱,做什么都离不开钱。

赚的不多,但花销的地方太多,入不敷出。

明明想省钱,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看到什么都想下个单,买的时候一时激动,买完了就后悔,分分钟想自抽耳光。

你或许也有这种感受,同样花4000块钱,如果是现金,从钱包里掏出厚厚一沓,觉得有点心疼,但如果是刷个卡,4000块无非是个数字和短信提醒,就特别容易冲动消费。

再加上现在自媒体诱导,动辄就说你要活得精致,你要消费,你的消费观决定了你的格局,女生就是要漂亮,口红衣服永远不嫌少。

说得简单,都想做一个精致小仙女,但没钱怎么办?

那就只好借钱,找朋友借太丢面子,那就信用卡,刷!花呗,拿去用!

今年双11刚过去,公号上马上就有了以“那个花呗女孩”为主人公的文章,说的就是靠着信用卡花呗垫付日常消费,最后欠了一堆借款没办法偿还,只好每天吃土。

看上去妆容精致穿着品牌,实际上穷得连泡面都要吃不起了,每个月只要到了还款日,自动转账厚,银行卡的余额都不忍直视。

更有因为欠下巨额债务无法偿还的例子,上过许多社会新闻。

昨天我就看到一个豆瓣作者说自己认识一男生,因为消费欠了银行200万,家人没办法卖掉了房子还款。

一些年轻人,赚钱的本领还没到家,但论起花钱来一个个都是行家。

有一个新名词:精致穷。

虽然穷,但依然追求精致的生活。但是穷的明明白白,但是否活的闪亮其实就另当别论了。

每每看着自己的薪资和消费账单,再对比下别人的生活,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叹:

什么鬼??为什么只有自己那么穷?

3

活见鬼时刻:

一边哀叹单身,一边觉得还是手机好玩。

年轻人的社交圈开始变窄,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形象。

手机里加了一堆好友,但能够推心置腹的人却没几个,好像特别热衷聊天,和谁都能处得来,但都走口不走心。

网上有一堆撩妹撩汉教程,看来看去,无非都是套路。

与人相处,渐渐地变成了一种见招拆招的模式。

年轻人的宅有一种特性是:自己和自己玩儿得很好,就不需要和别人玩儿了。

自己在家怎么瘫着都没问题,打开电脑有无数的综艺和热剧可以追,打开手机可以在各种群里刷存在感,可做的事情那么多,干嘛非要出门呢?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死宅,只要不上班,那么指定是宅在家,谁都约不出来。

他说,每天上班累死了,大城市的一切都看得够够的了,周末更是人多,实在不想再委屈自己。

年轻人有一个感受是:每天扮演者各种角色,不仅是生活压力,更是不能随心所欲地活着,整天与人打交道,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一天下来筋疲力尽。

血槽已空,就只有靠着周末宅着,给自己回血,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给自己充电。

在家宅两天,电量充满,就又能迎接新一周的各种关卡,再次冲锋陷阵去打怪。

年轻人的累,不是工作真的有多辛苦,而是和人打交道很累,心累。

偶尔也会哀怨自己是不是太脆弱,也怀疑这样不想出门,估计连个对象都找不到,但又实在打不起精神,一到休息日,从身体到精神,都完全松散了。

为了安抚自己的累,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吸猫,吸剧,吸偶像,现在流行吸爱。

有一个新名词:爱情寄生虫。

自己没谈恋爱,但依然需要爱情养分的滋润,在网上到处找各种撒狗粮的帖子,自己边看边笑,从别人的恋爱中获取糖分来愉悦自我。

可一边吸爱,又一边矛盾,越看越心慌,就会感叹:

什么鬼??为什么只有自己单身?

4

活见鬼时刻:

一边盲目迷茫,一边鸡血满满。

我发现许多年轻人有一个共性是:间歇性。

间歇性迷茫,间歇性坚强,间歇性失落,间歇性鸡血。

你看某个人口口声声说不想活了一点意思都没有,转眼看了篇鸡汤就能斗志昂扬又充满希望。

早晨是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哦,中午哈哈哈,下午哈哈哈,晚上哈哈哈,一到凌晨,就变成人间不值得。

要我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容易。

本来就处于一个特别摇摆的年纪,工作不稳定,感情不稳定,对未来本来就是迷茫大于希望,整天提心吊胆。

然后,网络又放大了各种特例,整天炮轰年轻人要被同龄人抛弃了。

吓得年轻人根本不敢停下脚步,以前什么慢慢来比较快的书还广受欢迎,人人讲究慢生活,现在这些书被统一归为毒鸡汤系列,看都懒得看一眼。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认同,渴望被理解和接纳。

可偏偏每天只要打开手机,不是娱乐圈出事了,就是人性被揭露了,不是这个明星出轨吸毒了,就是那个人遭遇网络暴力了。

年轻人开始越来越怀疑这个世界,但又实在没办法脱离世界生存,只能一头扎进去,要么变成同流合污的一份子,要么就是扮演瞎子聋子,非礼勿看勿听。

社会本就不是清澈见底的湖泊,而是汹涌的大海,表面和内里根本不是一回事,但之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位置,互不干扰。

现在网络深入到生活的的各个方面,信息曝光的速度快到令人目不暇接,人肉的成本也越来越低,让暂时心性未定的年轻人变得更加浮躁,极易受到影响。

有一个新名词:现代阿Q精神。

明明心里知道自己是个什么鬼样子,也觉得人生索然无味,但也没办法去反抗,只能安慰自己还要加油去奋斗。

能过就过呗,不然还能咋地,但看到那些毫不费力就成功人,依然也会感叹:

什么鬼?为什么只有自己没成功?

5

终极活见鬼时刻:

第一批90后已经快被写死了。

这一两年,关于90后的文章实在太多,我简单搜了一下“第一批90后”的标题,蹦出来一堆:

第一批90后佛系了,秃头了,胃垮了,便秘了,出家了,凉凉了,没有性生活了……

就连我都写过8篇90后,谈过年轻人的恋爱、社交礼仪、生活特征等等。

网上很多人都不满意,怎么能用年龄来划分人群,以偏概全呢?

我也曾打抱不平,90后怎么招惹你们了,能不能放过年轻人,让他们去野蛮生长啊?

但后来我觉得,之所以大家拿着年轻人来做文章,找角度硬写,无非是有一种“你们现在是话题中心”的想法。

就像我之前在朋友圈做一些读者互动,前缀都是请90后的朋友聊聊某某话题。

就有一些80后的人调侃,怎么?我们80后的老阿姨老叔叔都没资格参与互动了吗?

我哈哈大笑,对啊,你们已经没有资格了。

要说被抛弃,年龄才是最大的断层,90后的一些人说自己被同龄人抛弃,这其实没什么悲哀的。

最现实的,是整个年龄段,被统一抛弃,已经不再是风口浪尖的弄潮儿。

所以,也不能怪作者们过分解读,毕竟现在还能随心所欲去写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

年轻一代的网络原住民,还是要珍惜这种被调侃的机会啊。

我作为老一辈过来人(笑),明确告诉你们,再过个5年,你们怕是也连被调侃的资格也没有了,因为你们也已经不再年轻。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哪怕真年轻,实际上也有着慢慢开始变老的灵魂。

有一个新名词:假性青年。

当你觉得自己不再年轻,懂得冷暖自知,也慢慢适应这个社会,你就会渐渐远离那些纷纷扰扰,有些是自己主动退出,而有些,是已经把你剔除。

未来,会有新一批的年轻人涌入这个时代,他们会带来更新的想法,更新的话题,也会被人们总结出新的名词,引发新的讨论。

人生,无非就是笑笑别人,再被别人笑笑。

那时,就不用感叹什么活见鬼。

而是可能会说一句:什么鬼??怎么一眨眼我都这么大年纪了?

这无形中就正好对应了时代的更迭,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人,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

只是,那个人,不再是你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