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今天晚饭后读了《非暴力沟通》的第二章,在书中让自己安静了下来,我听到了内心的声音,无论外界怎样的声音充斥在耳边,都让自己静心去聆听,无论对方的情绪如何,让自己去聆听背后的声音。并且试着用非暴力的方式去沟通,陈述事实-表达感受-说为什么-表达需求。发现这个世界安静了很多,也开始变得美好。
从书中渐渐感受到作者卢森堡博士的理念,他始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爱,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而体会到心中的爱的人,也不一定能够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有些孩子会通过打人咬人来表达喜爱之情,而有些成人会对自己爱的人疏远。我记得心理学家阿德勒也说过,爱是一种能力。
如果放到语言表达这个层面来说的话,爱无疑是一种能力了。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卢森堡博士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在第二章里,卢森堡博士列举了四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的“异化的沟通方式”:1、道德评判;2、进行比较;3、回避责任;4、强人所难。这四种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因为逐一举例的内容比较多,我就选择其中第三项:进行比较,来具体说明。首先阐述这个概念:比较事实上也是一种评判的方式。我们通过比较,蒙蔽自己的双眼。感受不到对自己的爱以及对亲人朋友的爱。
这个概念让我很自然地联想起自己的童年,就是在爸爸的打击下成长。他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所以原生家庭给我的影响至始至终在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内心是自卑而缺爱。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母亲,参与一场生命成长的时候,我开始高质量陪伴女儿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自我疗愈的路上。至少我明白了我是多么重要,多么美好,值得更好的爱。
当这种比较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蒙蔽了对自己的爱;当我们把别人拿来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也就蒙蔽了对别人的爱。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