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农忙

2019-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YOUNG杨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转眼已入了秋。入了山,心便静了下来,出了山,嘴就停了下来。

中秋节三天的假期已经开始,没留在城里,那儿没了味儿,回了老家。想着春种没能回去,秋收应该留在他们身边。外公外婆就两个孩子,母亲跟舅舅,对于那一辈人来说真不算多,可他们还是弯了一辈子的腰,弯在了灶炉旁,弯在了菜地里,弯在了农田上。孩子们平日里都在城里忙活,没什么时间回去,大的大的忙工作,小的小的忙读书,忙啊忙,忙啊忙,终在两个老人的眼里忙成了个盼字。赶着这个中秋,我提议去外婆家过,顺便帮着他们收割稻谷。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村里,匆忙的吃了早饭,就来到了田边。秋天的田野中,饱吸阳光的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在秋风中哗哗作响,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摆动,像是掀起的层层金浪,每年的这个时节,对于庄稼人来说,既是疲惫又是开心的,因为在三四月里播的种,终在八九月中丰了收。

中秋.农忙

外公家的田是水田,打谷机只能放在田坎上,

中秋.农忙

大伙儿便分了工,开始忙活起来,割的割,

中秋.农忙

收的收,打的打,好是利索,

中秋.农忙 中秋.农忙
中秋.农忙
中秋.农忙
中秋.农忙
中秋.农忙
中秋.农忙
中秋.农忙

就这样一直干到了日落,原本打算也就能把最大的那丘田收完,剩下的小田留给他们慢慢收,可大伙还是把最远的那丘小田也收了,我猛抬头,望着远方的夕阳,不禁感叹好美,想起了李银河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农民全部的生活就是整天的弯腰劳作,从不抬头欣赏一下落日的余晖,那么他的生活全是痛苦,没有快乐”。

中秋.农忙

而此刻,我想我是快乐的,所谓成长的一面,也有可能是,如若这份苦与辛劳你能看到,你愿多担一些,那么他们便轻松一点,如若当你看到的是甜美想必他们也愿你多享受一些。

伴着余晖,一双双满是泥巴的脚,踏在田坎上,那一定是在农忙回家的路上。不信?你看,我老远就闻到了外婆炖的土鸡香味,面对外婆做的一桌子菜,没人会客气,吃的越多,她会越高兴。

吃完晚饭,外公外婆站在门外,目光注视着大伙儿收拾东西回县城,想着哪怕多呆一会儿也好啊,可他们不敢留啊,他们担心我们回去的路太黑了,怕我们不好赶路啊。

中秋.农忙 中秋.农忙

        临别,我没忍住又多喝了碗汤,因为这味儿实在太香,太浓,太熟悉,太想念,能让人安了心,定了神。小的时候,跟着父母到了县城,这味儿就得顿一顿,只要父母让我受了点儿委屈,就嗅着这味回到外婆家,哪怕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也不在乎,因为外公外婆会疼我,让我温暖,容我这般的肆无忌惮。那时候外婆家所在的村庄还没有通公路,外出只能靠走,印象最深的,是去外婆家必经的一座大山,叫“四十八拐”,比李琼唱的《山路十八弯》还多三十弯哩,从山顶到山脚,就得跟着山路拐四十八个弯,才能穿过整个茂密的山林。山脚下有一根长凳和几块大鹅卵石,供上山下岭的行人歇脚,其中最大的那块石头上堆满了小石头,外公说这是“石母”,上面的每一块小石头都是路人上贡给“石母”的“盐巴”,贡上了“盐巴”,“石母”会悄悄的给你提气,让你爬山的时候不费劲。每到县城赶集的时候,外公总是一只箩筐装着我,一只箩筐装着山货,挑着往县城里赶,到了山脚也会停下来,歇一歇,回来的路上也不忘给“石母”贡上“盐巴”,可我还是看到了外公满头大汗。我第一次来到山脚下时,也照着样给“石母”贡上了“盐巴”,可这上山的路还是太长太弯,总感觉没有尽头,终究还是到了家,脚肿了,带着爸妈给的委屈,实在没憋住,哭哭滴滴地进了家,外婆心疼着一把我搂进了怀里,训斥爸妈的不是,这下哭的更厉害了,简直就是妄哭,那年我7岁,那段路走了近3个小时,后来,我走得越来越快,脚不肿了,也不哭了,因为在山里,我交了许多朋友,蝴蝶,蚂蚱,野兔...,有时还会遇到一帮同龄的人,他们也在往回赶,再后来,村里通了公路,想到这,我才回过神来。

中秋.农忙

        回程的车越行越远,后视镜里的老屋也慢慢模糊,它们什么没见过啊,早已学会了闭口不言,秋风穿堂而过,不留下任何的印记。路边的稻茬,像是大地的琴弦,伴着鸣蛩浅吟低唱,又像是我这颗心,一半洒落了秋阳,一半披上了星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