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非暴力沟通》
分享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非暴力沟通》
一、你知道语言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在讲之前,我们先自己想一下,我们从小到大的一些经历:
爸妈从小期望我们考一个好的大学;
爸妈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
到30岁了,怎么还没找到对象。你是不是有过任性,有过抱怨,觉得他们不理解你,但同时你也会因为你自己的一些话让家人操心,让他们难过;
宿舍有一个人超级讨厌,大晚上经常不睡觉打游戏,发出一些嘈杂的声音,让你难以入睡,为此,你很烦恼,可能因此和他有了过节。你也可能会因为讨厌一个人孤立他,或者嘲笑他,也有可能无意识的一句话伤害到对方;
经常和对象因为一些小事吵架,觉得他不够喜欢你,他忽略了你……
每当发生这样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很多时候都总是有一方示弱,才把这件事压下去的,但是有时候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如果下次再犯,发生同样的事太多,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再比如,网上经常报道一些明星,因为网络语言攻击,致使自己抑郁,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应该都知道语言暴力有多可怕吧,我们自己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也是施暴者。我们每天都在无意识地对别人使用语言暴力,每天也无意识地被别人使用着语言暴力。
如果你想处理好亲密之间的关系,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或者更好的爱自己,我推荐大家看这本书——《非暴力沟通》,学会与他人沟通,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而这本书,首先告诉我们,我们得了解自己在沟通过程中容易犯那些毛病。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50884/11ddec61e06e1fd6.jpg)
二、认识错误的沟通方式
最近,疫情期间,我们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上网课,想知道大家上网课的感受?
是不是觉得有些老师上课的风格不喜欢,或者布置的作业太多,不合理?因为自己不喜欢就觉得这个老师不好?
说一下我读研时候的一个经历,当时自己几乎啥都不会就给我了一个大项目(因为我读的这个专业以前没接触过),然后他就让我给他一个研究报告,完全不是当时所能做到的,老师老师催了我好几次,最后整了一个报告给他,说句实话,自己都觉得写得不好。
然后老师看到我的报告后说,当然就是一顿批评,说:你基础怎么可以这么差,一看就是外行人,我们本校的本科生都比你写的好,要是我做的话,给我一天就做好了......”
过后我给朋友说,这老师真的太不近人情了,说话太难听了,现在有些老师真的把学生当赚钱的工具…..突然觉得自己能力好差,其他师兄师姐好厉害,就开始否认自己的一大堆话出来了。
从以上你知道哪些说的不对?
我分析一下:
1. 第一种错误的沟通方式:道德评判
1)老师因为我没做好这件事,说我能力不好,是外行人;2)我因为老师批评我,我觉得老师不合格。
这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在生活当中可太常见了,凡是不符合我的价值观,都是错的,就是邪恶的,就是不对的。
我们特别喜欢用那种好像听起来很客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但实际上,我们一遇到自己不喜欢、不理解的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想别人有什么不对。
道德评判不只是对别人,我们也特别擅长用它来审判自己,如果我们自己做的事情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再比如这次没有考好,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弱智,还会觉得自己有毛病。
第二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回避责任
我以这个项目太难,自己以前没学过,自己能力达不到作为完成不好这个报告的一些理由,我在推卸责任,转移自己的责任;
再比如:我不得不在30岁的时候结婚,我不得不找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爸妈会很失望。
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用这样的字眼去表达自己,说“我不得不做这件事情。”其实这种说话的方式,就是在偷偷转移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淡化自己的责任。
3.第三种错误的沟通方式:与他人做比较
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真的很想过上悲惨的生活,你就可以拿自己跟别人去比较,越比较越悲惨,越难以获得幸福。
4. 第四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强人所难
老师以自己的能力提要求,他觉得他可以干完,就觉得我们也可以,事实上他真的可以干完吗?这就属于强人所难
我们认为别人是需要被教化的,我们认为别人的天性是不对的,需要通过被教育改善自己的天性,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用一些错误的沟通方式来对待别人。
同时,我们也认为自己是需要被教育的。
这四种错误的沟通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不仅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其中我们要注意,道德评判和回避责任,生活中,他们不容易发现,但是我们可能经常容易犯。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50884/d7ce3beb19b35d22.jpg)
接下来,说一下正确的沟通方式有哪些?
三、非暴力沟通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具体是怎么应用的?
我举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假如你给一个人发了很多微信,都没收到对方的回复,你心情是怎么样的?愤怒?失望?伤心?等下次见了,或者他给你回复后,你是不是第一句话就会说:你为什么老不回复我消息,你老是说自己很忙….后面可能就会发生很多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降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第一,要区分观察和评论
什么是观察结果?“我给你发了这么多消息,你没及时回复我”,这些都是观察到的事实。
而评论是什么?“你这个人总是很忙,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从来都不出现”,就这些是评论。
你看,一旦你使用“经常”、“很少”、“总是”、“每次”、“从不”这些话的时候,就特别容易表达的内容变成了评论。
第二,学会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个成熟的人才会有的技能,大多数人并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也不习惯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件事情我们从到大,都没有学会。
我们认为,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做什么才重要?人们期待我做什么更重要,最不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感受。
就比如上面那个例子,你应该表达的感受是这样的:“因为你没及时回复我消息,我觉得非常沮丧、难过,愤怒”等等,这才是感受。
第三, 说出你的需要和请求
然后接下来,你要把你的需要讲出来:“我需要你能够及时回复我的消息,可不可以看到的时候跟我讲一声。”
说起来是不是挺简单的,你觉得可简单了:我学会了,我马上就在我的生活当中应用。
你用不了,为什么?因为当你看到你的对象有十条电话或者微信没有回你的时候,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把手机摔烂,如果对象站在你的面前,你就想把手机摔在他的脸上,这是你下意识的反应。
第四,区分请求与命令
我们可擅长把命令当请求:“我只是请求你这么做,你有必要反应这么大吗?”实际上,你在命令别人,连自己都不知道。
那请求跟命令最简单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你的请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别人就会受到批评跟指责,那么你提出的不是请求,是命令,如果你想利用别人的内疚来达到目的,那也不是请求,是命令。
所以你提出的到底是请求,还是命令,跟你说话的语气没有关系,取决于如果别人没有满足你的愿望,你尊不尊重他们的感受,你尊不尊重别人的需要。
里面有些细节可能没说完整,大家可以事后去好好读一下这本书,自行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