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千人糕》的语文味儿
语文味儿 | 是镌刻在历史的秦砖汉瓦上的那份深沉
语文味儿 | 是蕴含在广阔的唐诗宋词上的那种浪漫
语文味儿 | 是贯穿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上的中心灵魂

文/马丽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一节语文课之所以是语文课,她必须有语文味儿。语文味儿贯穿在一整节课中,是那种清新、浪漫、舒畅的味道和感觉,让师生都能浸润其中,触摸到语言文字的灵魂。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为了考试、为了实用、甚至为了所谓的跨学科“融合”,把语文课上的语文味儿丢了!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6课《千人糕》是一篇新课文,主要围绕爸爸和孩子的三组对话展开叙述。从什么是“千人糕”,到爸爸和孩子一起探讨“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最后揭示课文主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备课的时候,我就很困惑,如果根据教参和教材课后题来确定教学重点的话,一是对话朗读,二是借助插图,说说米糕的制作过程。第一个重点,通过课堂的随机引导和之前打好的朗读基础,比较容易实现。对于第二个,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去突破?落脚点在哪?即使学生能够一步一步说出米糕的制作过程,除了明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还能有什么收获?可是如果仅仅搞清楚了米糕的制作过程,那语文课岂不成科学课或者我们小时候的自然劳动课?再有,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明白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这样一个道理,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又有什么分别?


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课堂上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去看图、去读文、去猜测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整堂课非常严肃、非常死板,简直就是劳动普及课。下课后,我内心的失落感、无力感特别强烈。于是,我利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来研读教材,并进行细致的思考,最终从制作过程中品出了一点点语文的味道——写作的顺序!课文中是先写了米糕是米和糖做成的,然后分别写了制作米、糖的几个步骤,接着用了“就算……还得……”的句式直接把米糕的包装、发货、销售……交代清楚。最后点出,“这样的糕的确应该叫是千人糕”。如果再加上第一组对话中的千人糕命名的原因,那不就是读写结合的一个小小练笔嘛?
确定了写的训练点后,我异常兴奋!但是实际效果好不好?学生有没有生活经验,能不能写出来呢?还是一连串的问号。课间操也在思考,如何做个引导和设计能够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儿童的写作。第三节语文课铃声响了,我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米糕的整个制作过程,然后出示一个句式模板:
看似平平常常的( ),经过了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 )。
首先需要( ),然后……
就算……还得……
所以,这的确应该叫( )。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确定,你想介绍千人xx ?
第二步,教师给一个示范:
看似平平常常的(窗帘),经过了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挂在我们的教室里)。首先需要(布),布呢,是用棉花加工出来的。农民种棉花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棉花长大后还得有人摘下来,然后纺织成布,要染色,还要裁剪……就算窗帘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挂起来……所以,这的确应该叫(千人窗帘 )。
第三步,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自己确定的物品,自己说给自己听。
第四步,同桌之间互相练习说。
第五步,全班交流,请代表上台介绍。
学生中有介绍千人柜子的、千人红领巾的、千人铅笔的、千人书包的……




口头说完之后,宣布写,学生都兴奋得欢呼起来!小组长争先恐后地去拿本组的写话本。



最后剩下15分钟时间进行创作,再加上中午上课前的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写话。以下为部分学生的写话作品。








一节普通的语文课,因为多追求了一点语文味儿,因为多思考了一点点,学生既锻炼了口语表达,又进行了一次写话训练。从学生的写话作品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效果还算不错。我想,其实不仅是像“千人糕”这样一个具体的物品,就是一堂课,也需要无数的环节,准备、设计、修改、积淀、思考……才能上好,这是《千人糕》给我最大的收获!
以上,是为记。
2019.3.15 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