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代的慢生活―磨豆腐(定稿)
“立马庭前还小驻,不妨闲试半瓯茶。”在这个讲究速度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哪里有诗中这般闲情雅致呢?我却在这个阳光融融的周末,因为陪父母到一家农舍去磨豆腐而体验了一回向往的慢生活。
农舍离我们家并不是很远,父母每年都在这家磨豆腐。自己买好豆子,在这家加工,支付加工费即可。这两年附近农村的地大多被征收了,农舍已经越来越少,若不是父母带路,我是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因为周围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水泥钢筋包围着的些许绿地,看起来有些突兀。说不定哪天也就变成高楼大厦了。
母亲在家已经把豆子洗净泡涨了。因为主人家只有主妇在家,所以很多活我们得自己做。我主动去生火,还好主人家的柴都很干,很容易就点燃了,虽然被烟熏得眼泪直流,但看到炉中跳动的火焰,就如欣赏一曲绝美的舞蹈。那巨大的灶台和锅子更是让我震撼,这要是煮一锅饭可以供多少人吃啊?
我边往灶膛里添柴边浮想联翩,眼前似乎有一个少林寺小和尚拿着锅铲在灶台边炒菜边练功,那些书本中描述的场景原来历经多年都不会褪色呢!那个年代的人,都不急不忙,我常常捧着一本页角微微卷起的书,边看边慢慢地抚平那些卷角。书是有灵气的,读着读着,书的灵魂便在读书人脑海里生了根。
我原本以为可以看到最古朴的那种石磨,主人告诉我们现在都用机器了,人工推磨太累太慢了,这让我有些小小的遗憾,看来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慢生活还是一去不复返了。主人把加了水的黄豆倒入机器里,开动机器,白白的豆浆就流了出来。经过几次沥水,豆腐渣和豆浆完全分离。主人把豆浆倒入锅内,盖上盖子,说是煮开就好了。豆浆上还有一大堆细腻的泡沫,主人说越新鲜的豆子,泡沫越多,出浆率也高。
豆浆烧开后,主人把豆浆倒入大桶,加入石膏水,据说这一步最关键,速度要快,姿势要对。主人熟练地完成了一系列动作。盖上盖子,等了20分钟左右,再把盖子打开,一股豆香扑面而来。我惊呼到,这不是豆腐脑吗?我最爱吃了!原来豆腐脑是这样做成的啊!母亲给我舀了一大碗豆腐脑出来让我喝,其余的豆腐脑被倒入模具,包上布,用石块压上,沥干水就变成豆腐了。
磨豆腐的经历不过半日,我终究还是要回归快时代里继续忙碌,但这半日却拨开了我心中的一层迷雾,原来,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