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中断的亲子阅读

2016-05-16  本文已影响33人  朱暑冰

儿子没上小学前,一直坚持和他做亲子阅读。上小学后,由于是一个以阅读出名的民办小学,语文老师就要求每天看半小时书,升到二年级后还要求每天读书后记下一句比喻、拟人或环境描写的好句。本来晚上剩下的时间就不多,而且感觉儿子已经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所以就让儿子自己看书,放弃了亲子阅读。

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语文老师开始布置写小作文的作业,有时候是读课文后老师命题,有时候是课外阅读后自己有感而发。第一次写的时候题目是《我很高兴》,没想到儿子联系到第一次学跳水,开始害怕所以排到队尾末尾,后来真跳完后,感觉也没什么恐惧的地方,因此玩得不亦乐乎。由于客服了一个困难,所以感到高兴。老师为这篇文章打了优,儿子非常兴奋,我也觉得儿子写作文起步很顺利。没想到后来再写阅读后有感而发、或者阅读后命题的作文,儿子都非常痛苦。环境

痛苦的原因首先是抓不住主题(观点、点题、中心思想),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是有了题目,但不知道如何在书中找题目有关的细节(也有可能老师题目有点含糊、有点绕了圈子),最后当然更不会关联到自己或自己熟悉的人与事,点题或总结。虽然陪儿子写了几次小作文,甚至用思维导图帮他理清思路,但改善效果有限,儿子甚至有了畏难心理,更加难以写好小作文。

一天晚上陪儿子一起读《光草》,本学期第二本老师发下来要求阅读后写作的名著(第一本是《海伦.凯勒》),终于发现儿子一个人阅读时的问题。

马上要求孩子有逻辑架构的提炼能力,以及提问题并找答案也许有点要求过高,这需要培养。打算采用小花生上看到的reading response来教儿子写阅读笔记,另外不能中断和孩子一起的亲子阅读,适时提问题,让孩子思考,并慢慢变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小花生上介绍的6步提问法(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作)值得借鉴,完成把厚书读薄再读厚的循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