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的坚守

2018-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清风拂林

1.

时间:2018年1月15日晨

地点:大西北,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口。

杨建斌用尽力气,拄着一根被他摸得平滑、反光的拐杖,站在白茫茫雪地里,如往常一样等待他的爱人和女儿归来。

今年才六十二岁的杨建斌,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疯癫状态。

知晓他与刘伊丹故事的人,无不唏嘘。

有人说他痴,也有人说他傻。

看完他们的故事,或许,你心中会有不同的答案。

2.

杨建斌眼前这片,被白雪覆盖的沙地,曾经是一个水面宽广的淡水湖。

那时候,人们已经砍光了山坡上的树木;家里的铁器也都贡献给国家,用于炼钢运动。

“粮食关”期间,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已经被吃光。诺大个湖,却连一条小鱼苗都难得看到。

大人们靠每天出工,挣工分,才能让一家老小有口吃的。

十岁的杨建斌和小伙伴,喜欢到湖边玩水,但也不敢下湖游泳。长期饥饿,怕游着游着,就没有力气再游上岸。

他们只能坐在岸边,把脚泡在水里,聊以安慰。

在这些小伙伴里,有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大眼睛姑娘,是杨建斌重点照顾的对象。

与翠花、小红之类的名字不同,她有个洋气的名字,刘伊丹,八岁。她像个小跟班,整天跟在杨建斌身后玩耍。

爬高台,要他拉一下;越沟坎,也要他帮一把。

久而久之,杨建斌就自然而然地,负担起了照顾她的重任。

每次,刘伊丹的父母只要找到杨建斌,就能找到还没回家的女儿。

村里人还打趣两家父母:哟,看这样子,以后要结成亲家嘞。

这些话,大人当开玩笑,听听就过。但杨建斌,却听进了心里。

从此,他更用心照顾着刘伊丹。

3.

每天,他自己都吃不饱,却还要悄悄分一些食物给她。

他还经常去偷大队的红薯、土豆,弄熟了,专门给她留着。

刘伊丹也依赖着杨建斌,享受着他的照顾。

二人的形影不离,也救了杨建斌一命。

那次,距离湖边两三米远的地方,居然有一条不小的鲤鱼,它昏头昏脑地在水面挣扎。

这让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鱼的杨建斌,异常兴奋。他不顾饿得乏力的身体,立刻就往水里扑。

他抓到了鱼,但却没了游回去的力气。

眼看着他不对劲,刘伊丹大声呼喊求救,赶来的大人才把杨建斌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此后,杨建斌对刘伊丹的情感,就更加深厚了。

等到他可以跟随父母一起,出工挣工分时,他每天都会比大部分人勤劳。他把多挣到东西,给她一份,俨然成了她家里的帮工。

刘伊丹知道杨建斌的心思,她却没有非他不嫁的感觉。

她更向往外面世界,不想一辈子窝在沙窝里。

所以,她在观望: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她才会嫁给杨建斌。可接下来出现的邓少华,就成了她眼里更好的选择。

4.

邓少华,城里来的读书人,也就是后来说的知青。读过书,有文化,人还长得秀气。

大队里安排他吃住在刘伊丹家。

杨建斌这下慌神了。因为他看出,刘伊丹对邓少华满眼的欢喜。那样的眼神,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一天夜里,他偷偷把刘伊丹喊出来,向她表白。

结果不用说,没戏。

你是不是,喜欢上那个弱不禁风的小子了?

要你管!

你看我怎么教训他!

杨建斌,你敢!

杨建斌第一次听到,刘伊丹严肃地叫他全名。他知道刘伊丹对邓少华动真格的了。

她梗着脖子、叉着腰,维护邓少华的样子,像个随时准备战斗的小母鸡。这让杨建斌心里酸透了。

他心里发狠:邓少华,走着瞧!

虽然杨建斌被刘伊丹拒绝了,但他依然把自己多挣到的那份粮食,留给刘伊丹。

刘伊丹也不客气,可她转身就都给了邓少华。

邓少华身子单薄,每天挣的工分少,杨建斌给的那一份,刚好可以补充给他。

杨建斌知道这件事后,醋意大发:敢情我是在帮她养男人!

他直接就把事情闹开了。

4.

他在一天早上出工时,指着邓少华大骂。

邓少华,你裤裆里没长鸟吗?要靠一个女人,丢人!

邓少华没有和他争辩,他是大队里的客人。所以队长和长辈们在言语上,都站在了维护邓少华的那一方。

年轻人斗气,原本也没多大事,劝开就好。

可刘伊丹的态度,却伤了杨建斌的心。

她一把拉过邓少华的手,与他站在一排,像维护自己的男人一样怼杨建斌:

我乐意!

杨建斌蔫了。

他对刘伊丹狠不起来。只能恶狠狠指了指邓少华,把铁锹一扔,旷了一天工。

这件事之后,刘伊丹越来越公开地,表达了他对邓少华的喜欢,整天形影不离。

邓少华也借着刘伊丹对他的维护,心安理得享受着她的照顾。也不知他是否也喜欢上了刘伊丹。

恨得杨建斌每天多了一件事,瞪眼、磨牙槽。

5.

为了防止邓少华不老实,把刘伊丹提前“吃”了。杨建斌每天有意无意地,在他俩附近晃悠。

特别是晚上,他不顾一天的劳累,每天吃完晚饭,就跑到刘伊丹家附近晃悠。

有一次,还真让他碰到了刘伊丹和邓少华单独出门,她俩故意往没人的地方去。

杨建斌知道她俩要去干啥。

他可听说了,其他大队里,不少来插队的城里学生,和村里的姑娘好上了。

人家思想开放,可不等什么拜天地后才入洞房。时机一到,随时就可能越过雷池。农村这些傻姑娘,本来就稀罕这些文化人,很容易就防线失守。

如果刘伊丹和邓少华把生米煮成熟饭,他杨建斌可就没有机会了。决不能让他得逞。

他悄悄跟了过去。

果然,俩人走到湖边散步,不一会就坐在岸边,依偎在了一起。杨建斌可不愿意等着她俩的下一步行动,直接就冲了出去。

看到一个黑影突然冲过来,刘伊丹和邓少华吓了一大跳。等杨建斌一出声,刘伊丹知道是他,急忙跳出来斥责他。

杨建斌,你有病啊?跟踪狂!

自作多情!水库是你家的?我来这里散步不行吗?

就这样,刘伊丹和邓少华夜间增加感情的活动,总是被杨建斌“巧合”地破坏。

有一次,他把邓少华堵在厕所警告。

你要是敢坏了刘伊丹的清白,我打残你!

6.

杨建斌的警告没有用,刘伊丹两年后嫁给了邓少华。

杨建斌在婚礼前,把邓少华约出来,最后提醒他:她曾是我最在乎的人,你如果欺负他,天涯海角我都会找到你。

情场失意的杨建斌,报名参军了。

那年他21岁。

同年七月,高考恢复。邓少华又拿起了书本,在那个冬天里参加高考。

随后,他考上大学回城了,刘伊丹也跟着他去了城里。

全村人都羡慕她,抓住了邓少华这个跳出农门的机会。从此,她就可以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了。

或许将来,她还是一个大官员的妻子。

两年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杨建斌奔赴前线。

就像后来电影《芳华》里的男主角一样,他在战场上异常勇猛,却没死成。

四年后,他转业到了镇政府武装部。

经历过战场生死的人,很多东西也看开了。对于刘伊丹,他藏进了心底。

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不少,二十七岁,他也打算成家了。

7.

可刘伊丹却出现在他的面前。

只是,她的精神已经不正常。

邓少华果真是个负心汉。大学毕业后,他嫌弃刘伊丹除了柴米油盐,什么都不懂,跟他毫无共同语言。

他有了更好的选择,就把刘伊丹抛弃了。

刘伊丹没脸回村里,也不敢告诉家人。她自己带着三岁半的女儿,在城里租了个小房子,靠摆摊卖早点度日。

在她最艰难的日子里,她遇到了一个体贴的男人。只是,这个男人却拐走了她的孩子。

她接受不了,精神奔溃了。

杨建斌悄悄跑去城里,在某天夜里,给了邓少华一砖头。

……

刘伊丹的现状,牵动了杨建斌的每一根神经。他心底潜藏的那份情感又强烈涌现。

从孩童到成年,她一直是他心底最在乎的人。如今她这般模样,他不可能不管。

父母强烈反对,骂他没出息,他不管。

刘伊丹的父母也劝他,别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他依然坚持。

他辞去工作,带她四处求医。

同时,他利用转业战友的资源,寻找刘伊丹的女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警方解救了一批被拐卖的小孩。其中就有刘伊丹的孩子,她已经被多次转卖。

母女团聚,刘伊丹原本已经有些好转的病情就更加稳定。

之后,慢慢康复。

8.

兜兜转转了一圈,刘伊丹终于意识到,杨建斌才是她最终的依靠。

只是,她也知道自己配不上他了。

当初是她看不上杨建斌,嫌他土,没文化。如今,杨建斌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她想和他在一起,但却犹豫了,她不想再那么自私。当初她执意嫁给邓少华,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还让孩子跟着受苦。

可,杨建斌没有让她为难多久,就给了她明确的答案:我不介意你离过婚,不介意你带着孩子。

只要你愿意,我娶你。

刘伊丹没料到杨建斌会如此深情。她很开心,却也担心杨建斌父母的反对。

生活曾经狠狠打垮过她。她已经不是那个风风火火,敢爱敢恨的姑娘了。

如今的她,多了一些卑微,多了一些讨好。

但,杨建斌父母的反对,怎么可能改变他的决定。最后,父母依然送上了祝福。

刘伊丹也是他们看着长大的,既然两个孩子愿意在一起,作为父母,又怎么会无休止的棒打鸳鸯?

婚后的日子是甜蜜的。

改革开放多年了,日子在好转。杨建斌凭着在部队历练出来的眼界和魄力,做起了小生意。

刘伊丹在家里照顾父母和孩子,举家和谐。

故事到这里,已经很美满。

只是,他们的故事,却还未结束。

9.

他们的幸福日子,只维持了五年,就戛然而止。

一九八九年,一场特大沙城暴袭击了他们的村庄。

那天早上,刘伊丹和李家媳妇一起去镇上赶集。等灾难过后,杨建斌在一块水泥板下找到了重伤的刘伊丹。

她伤势太重,最终没能救回来。

临走前,她嘱咐杨建斌,一定把女儿养大成人。

杨建斌承诺她,会像亲闺女一样把她养大。刘伊丹带着不舍离开,却也走得安心。

她相信杨建斌会履行自己的诺言。

那次灾难,他们双方的父母都遇了难,只剩他和女儿相依为命。

女儿青春期,总是和他吵架,怪他当初没有保护好她妈妈。他不辩解,任由女儿抱怨。

后来,女儿悄悄跟着校外的小青年混社会。

他骑着自行车,在县城里找了一个星期也没找到。在夜里回来的路上,他摔下深沟,撞伤了头。

出院后,他脑子就不正常了,他只记得妻子去赶集,女儿没找到。他经常念叨,对不住你,丫头找不到了……

这句话,他念叨了近三十年。

他女儿也再无消息。村民说,很可能被坏人拐走,限制了自由。

10.

由于荒漠化严重,当年的湖泊,耕地都已经没了踪影。

农民曾经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地,已经成了荒芜的盐碱地,沙地。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出了个政策:人退沙退。

他们多次组织搬迁。

一年又一年,大部分人家都搬走了。

仅剩的几户人家里,就包含杨建斌。那几户人家,是舍不得他们的土地。而他,是为了等人。

每次村干部来做工作,他都是一句话:我要守在这里,等丫头。

万一我丫头回来,找不到家怎么办?

想送他去养老院,他也不去。

总之,不走。

逼急了,他还动武。

村干部实在没有办法,也只能随他。他们每过一段时间,会来看他一次,给他带些吃的喝的。

最近一年,村里就只剩下他一人了。

所有的房租都已经被推倒。只有他那三间破旧的房子,依旧孤独的屹立在一片废墟之上。

他依然日复一日的,到曾经的湖边盼望。

那里是进出村的必经之路,如果妻子和女儿回来,一定会出现在那里。

他记得,她们是昨天离开的,去镇上赶集而已,很快就回来。

11.

2018年1月15日,是杨建斌最后一次在那里眺望。

当天夜里,他倚靠在大门旁,在寒冷中走完了他短暂又煎熬的一生。

他最终没有等到女儿的归来,也没能实现对刘伊丹的承诺,但他尽力了。

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里,与爱人长久相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