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陪孩子玩耍吧
文/小麦
今天的主题灵感来自毕业论文,论文还没写完,日更的灵感突然闪现,当然要赶紧先抓住日更的灵感,论文暂时搁置一边。(捂脸,向论文指导老师小英女神求饶)
本想以实习期间在康复所给戒毒学员做的一个关于“生命时间焦虑感对戒毒动机的影响”实验报告为毕业论文选题的,却因为实验量表数据统计出来发现实验失败而不得不放弃,有种原本的计划完全被打乱的感觉。
柳暗花明又一村,苦于选题的我在选题范围里纠结了许久,“个人成长报告”几个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心想:有什么会比写自己更简单的呢?
撸起袖子说干就干,写着写着才发现,写自我成长报告并不是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小说这么简单,除了要写成长经历,更多的应该是写自我分析。另外论文要求说明有一点着实把我给难住了——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于是把《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大学生职业规划》几本课本拿出来捣鼓一番,我的注意力竟然从写论文转移到了看课本上。
就这么看着看着,想着想着自己的成长经历,突然日更灵感就这么冒出来了——我们都应该陪着而不是看着孩子成长。
我们一起陪孩子玩耍吧在我们的《发展心理学》课本中,人从受精到死亡分为了几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小学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儿童从3-6或7岁这一时期属于幼儿期,正是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上幼儿园都在做些什么?无非三个字——玩游戏。
和小伙伴玩,和老师玩,和父母玩,玩不是瞎玩,因为每一个游戏其实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小到老鹰捉小鸡、过家家、捉迷藏等等。
就拿老鹰捉小鸡和过家家为例子,两者有个共同之处,就是角色扮演,孩子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就懂得了换位思考。通过母鸡保护小鸡、扮演爸爸妈妈给孩子做饭,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形当中就让孩子懂得了父母的用心,从而也更会更懂得感恩。(插播一条小广告,其实角色扮演是心理治疗的一个手段,心理学和我们息息相关,真的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玄幻。)
另外,孩子总会希望小伙伴、老师、父母和自己一同游戏,其实只是想需要获得满足。就像马斯洛理论中提到的五个需求,孩子除了需要吃饱喝足满足生理需求,需要住在一个稳定的地方满足安全需求,更多的是需要满足爱和归属感的需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放心让他玩耍,当然是保证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这一点我在几个心理老师身上学习到很多,作为妈妈,她们会带着孩子去游乐园、动物园、海边、公园等等,甚至会陪着孩子玩沙子玩一整个下午,我猜想这是感知世界的过程,让孩子知道了兔子是兔子,草莓是草莓,萝卜是长在土里而不是树上的,大海的味道是咸的等等。
也许这些“常识”在成年人看来很不起眼,好像都是生来就应该知道的东西,但其实成年人也是从幼儿期发展来的,回忆一下,小时候的自己是不是也被父母指着卡片上的苹果照片问“这是什么?”这其实也是同一个道理。
其实小时候我没看过马蹄“出土”之前,我一直以为马蹄是长在树上的。(摊手)
是不是突然也觉得心理学并没有离我们这么远呢,因为…毕竟心理学只是通过可观察的情绪表现或外在行为来研究人的心理的学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