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花了近一周时间,耐心读完了阿来的《从拉萨开始》这本游记。作为游记,这本书不仅具有游历的广度,而且具有思想的深度。他用朴实淡雅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一幅浓郁的民族宗教风情、醇厚的乡情画卷。
阿来的这次故乡“漫游”起点选择在拉萨,事出有因,他从雪域高原“俯冲”(坐飞机)而下,开篇就以立体的视角呈现青藏高原及嘉绒地区的山川地貌,然后再从成都历尽崎岖的群山,漫游在四川的嘉绒藏区。起点是吐蕃王朝的心脏——拉萨,这也可以看出他的漫游之路是一条军事征服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之路。非常凑巧,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正无聊地按着电视遥控器穿梭在各个电视台时,忽然看到央视采访阿来的一个专题片,立马就被吸引住了,可惜节目也接近尾声。当时主持人要求阿来从长方形板块上的一系列关于人的品质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表现自己,阿来选择了“爱”“信仰”……
作为从嘉绒藏族走出的男人,阿来先生是一位心中充满大爱的人,而这一印象并非是从刚读的《从拉萨开始》这本书所得,也不是从他的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尘埃落定》所得,而是来自他的散文集《草木的理想国》,这本书里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这样的信息:这是个如此深爱植物的人。据此我认定他一定是一个多情之人,心中有大爱之人。孔子亦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读完此书后,我也更加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爱植物的人,塑造成一个心中藏有大爱的人。是啊!一个人如果不能热爱置身期间的那块土地,那么这个人所谓的爱国之类的言辞也只能是空洞的,至少是无法让人信服的。在《从拉萨开始》里,四川嘉绒地区的一些典型的植物,像核桃树、柏树、冷杉、红柳、青稞、麻、蔓菁、花椒、玉米、野杜鹃、灌木、菌子、高原牧场上的翠雀、乌头、勿忘草……时时跃然纸上,光辉灵动,也构成了他乡愁的最为翠绿靓丽的色彩。虽然阿来远离故乡,但我想他对故乡的爱正如这些植物的根须已牢牢地扎根大地一般。这也是让我最为动容之处了。
一部好的游记,如果只是纯粹的记“游”,无论他用怎样的瑰丽辞藻对环境风物大书特书,也未免让人觉得乏味、单调。阿来写道:“我在嘉绒地区的旅行,不是发现,而是回忆,一草一木都会勾起我连绵不绝的回忆。甜蜜的回忆,痛苦的回忆,梦境一般遥远而又切近的回忆”。实际上,除了亲和的草木、逶迤连绵的山川、明亮的海子、闪着银光的峰顶……他的游记当中也时常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在故乡,他和藏民们吃、喝、住、行,交织漫漶,在沿着毗卢遮那,阿旺扎巴(把佛教传入嘉绒的最初佛教大师)这些传播者的足迹中,他脑海里的痛苦和美好的记忆时时都被钩沉起伏,联想到我今年暑假短短的西藏行,十几天的浮光掠影,除了蓝天白云,处处经幡猎猎之外,还剩什么呢?当然阿来的回忆之旅也并非仅仅囿于他自己曾经生活的圈子,这样的眼光,绝非我们这些才疏学浅的人所能拥有。阿来的回忆之旅是探索、寻根之旅。他在努力探寻故乡文化的根和源头。一千多年前,当藏传佛教从拉萨一路向东,在他的故乡四处传扬之际,留下了许许多多湮没于荒山野岭、残墙頽园下的历史背影,而阿来就是那个努力想扶正历史背影的人,想剥开层层迷雾的人,所以书里充斥着大量的土司传奇、宫闱秘闻和历史记实,他是试图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还原西藏的历史,告诉读者西藏的历史就是佛教与本土苯教的斗争史,军事征服与铁血的统治的历史,而这些往往又与他时时从心底发出的叹息、感悟交织在一起,他叹息,“当年的显赫与辉煌都已化为荒草,荒草中依然激发着我们的只是最后几线石头残墙!”;他感悟“只有村庄与人民才是真正久远的存在!”我想这也正是阿来的精神信仰所在吧!一个心驻大爱的人,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