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

Nike 的这句文案,你怎么看?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山的随思录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
我跑步常用 Nike Run Club 计数。前天半夜,闲来无事,打开 App,无意翻看成绩,发现一句文案很奇怪。随意写了几句,发到朋友圈,睡去。 image image

第二天醒来,收到一些反馈。有说 Nike 翻译没问题;有说这是美式表达;有给出其他翻译的……我一向认为,文案是写给用户看的,有疑问,就值得讨论。

这句文案我最初也没注意,出于工作,会有看其他品牌文案的习惯。个人猜测,这句文案应该是翻译过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汉语的语境里没有这种表达,哪里会有「跑了 80 公里或以上」的句式?读起来也不顺口。我本想找英语,试着把 App 调成英语,出现的依旧是汉语,没办法,只能就此做个推测。

从文案表达的意思来看,这句话既想表达跑了 80 公里,又要表达比 80 公里还多,确实有些伤脑筋。汉语的表达,一般是「你 1 一个月跑了 80 公里」,差不多就完了,如果再往后加就会很累赘。这和英语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英语可以通过 and、which、who、about 等词往后面延伸,比如下面这句:

people told and believed a great many wonderful stories about wonderful things which neither you nor I have ever seen.

人们讲述并相信着很多精彩绝妙的故事,这里头讲的那些令人赞叹的事情是你和我都没有见过的。

来源:水滴阅读《希腊神话》

除此之外,还可以再看看下面这张图:

image

汉语是字、词组成的句子,灵活性很强,英语是单词组成的句子,注重句子逻辑结构。要表达清楚,建议一句一意。不过这不是绝对的,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再看以下几个句子:

「床上躺着一个美女」

「屋里亮着一盏灯」

「台上坐着主席团」

哪一个是主语?

汉语的句子成分很难划分,也不需要去划分。

来源:《好中文的样子》第三期课件

汉语的灵活性是人们能用单个字或词,创造无数的表达方式,不需要再去造字(从古至今造的字已经够用)。然而正是这种灵活性,也会导致人们对一句话的理解不一样。

回到 Nike 的那句文案,稍微多读几遍就会觉得不是正常的表达方式。

在汉语的语境里,应该把这句文案拆分,比如:

你 1 个月跑了 80 公里,甚至更多。

这样会不会好些呢?这么改稍嫌啰嗦。我想了会,也没想到好的表达,如果要改,能想到的是:

你这个月至少跑了 80 公里。

这里之所以用这个月,有一个原因是,在英语的特定表达里(如果这句话是翻译的),the 有特指的意思,毕竟不是每个月都能跑 80 公里。还有就是这句话与上面一句文案相对照,上面一句强调了时间,这里或许强调公里数,更让跑者有成就感。

image

朋友圈里有人说,用「至少」给人的感觉是,不过就 80 公里。应该改成「你这个月跑了 80 公里以上」,更令人振奋。这么一改,会丢掉「跑了 80 公里」这层意思。

我原先想的是,用「至少」也就是这个月刚好跑了 80 公里,如果再转个弯一想,最少 80 公里,那最多就超过 80 公里以上。

不得不说,要当 Nike 的文案,的确不是容易的事。从而也可以看出,一名会英语的文案,必定是行业里的抢手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