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后,我们幸福么
成熟是一种标签,它凸显出很多特点:
成熟的人会独自面对孤独,孤独不是心情压抑,不是失落。空虚和寂寞也称不上孤独,它是一种圆融的状态。蒋勋在《孤独六讲》也讲: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独自面对孤独就是独处,能和自己和谐相处,达到一种圆融的状态。
成熟的人为何能独自面对孤独。夏天来了,酷热多汗,西瓜成了解暑的良药。鲜红入口,咀嚼出汁,接着囫囵吞枣的下咽,化成一顿甜美的享受。又像是流到脸上,堆成了满足的模样。嘴里不住叫道:这瓜熟透了。西瓜从发芽到成熟,历经80-85天,白天不断吸收养料、水分和光照,夜晚则加工改造,像是不断的思考。
人生也是这样过程,经历了太多的事,运转不动的时候,就会思考。思考是心智对信息内容的加工改造,过程必然是独立地,独自地进行,思考的越深刻,就越成熟。因此,成熟需要孤独,其实孤独才酿成了成熟。
成熟的人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妥善是说对待亲人、朋友、同事等等关系,处理的有尺度,有原则。血缘关系我们无法选择,它是我们的根据地。对待亲人尽可能的好点,不谈交换,各尽所能。真心朋友如知己,我们要视为“死党”。什么是“死党”,死党就是只对人不对事。和同事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大方向要保持团结。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能力突出是职业发展的保障。
如果说家庭是大后方,朋友为我们插上了翅膀,和谐的同事关系就是事业的润滑剂。成熟的人能妥善处理这些关系,是因为他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上,深谋远虑,心系远方。任何一段关系的破碎都会直接消耗心力,抢占注意力,乃至产生深远的影响。时间和精力又恰好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有过一两次这种糟心的体验,就会清醒的认识到,和顺的关系对事业是种极大的支持。
成熟的人有着强烈的事业心,《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说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帮助了他人,这个就是事业。
事业是有目的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是经济当头的时代,我们偏重于个人成就中财富的获得,较少的关注满足了社会哪方面的需求。强烈的事业心,意味着渴望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的最大实现,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一旦认可和喜欢所从事的事业,会不惜一切资源和努力为之奋斗。路途再遥远也始终是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个男人开始不断的思考,便适应了孤独。平衡各种关系,才获取最多的资源进行投入。暴霜露,斩荆棘,以有成熟的思维。所有这些都指向了那神圣的人生目标-事业。
承受独孤、平衡各种关系,又要奋斗事业,听起来成熟后一定不快乐。可答案却相反,成熟的人很快乐,而且还很幸福。为什么会这样,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与理查德·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人们存在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它们从人类动机层面解释了幸福的来源,它们是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
自主感是指人们感觉自己行为是自发的,完全出自自己的选择,它强调人们对主动权的感受。也可说是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自我控制。比如独自面对孤独就是对相对空间和时间节奏的掌控。
胜任感是指人们对行为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胜任该活动。强调人与环境互动时,希望能够产生的有效反馈。当我们从事喜欢的事业,并表现出了出众的业绩和成果,就会涌现出成就感,并对自己加以肯定。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也同样表明了这一观点:
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你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你还没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找。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归属感指人们感觉到自己与别人有关联,在意别人。同时也希望被别人在意的感受,强调人们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渴望。既人际关系稳定和睦,与他人交往愉快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我们满足了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幸福感就随即而来。所以说成熟的人很快乐,也很幸福。
成熟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那能否缩短时间,加快沉淀。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我有没有去实践?
这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的意识体现。仁是仁爱,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因此学生曾参“每日三省吾身”,通过自我的修炼来保持心灵的平衡,来独善其身。
这里面我们学到的一个技巧就是反省、反思,或者说是复盘。把当天的发生的情景在脑海中浏览一遍,扪心自问,为人处事是否有精进的地方,并提出方法,日益改善,不断循环。就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小偏差,以期早日达成目标,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