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2018-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孔_孔刘洋

孔刘洋,看了你写的“”文章,很受鼓舞,你朋友圈每天更新的手帐也很认真,想学习一下,你是怎么读书的啊?

说来惭愧,我是最近半年才重新捡起书本开始阅读的。前些天跟赵青战友谈到阅读的方法论,我就把自己的阅读方法告诉了她,赵青觉得很有启发,竟主动帮我清空了购物车(我在之前分享了自己的购物车待购书单),还就邀请我在007-22班群里做一个读书方法论的分享。

坦率的讲,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离体系化输出差距甚远。月初在得到上看了张凯老师"怎么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竟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结合张凯给出的知识框架和我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此为题记。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1.虚构类的书籍,可能是为了爽。小说带来的画面感和刺激感,跟玩游戏类似。

2.非虚构类的书籍,可能是有目的学习和输入了。

读书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

把看到的信息,通过大脑的思考,转化成自己的文字。并且通过把自己整理过的文字转化成知识增量,内化成自己思考力的一部分。

翻译成口语就是:

拿到一本书,别着急去读。先想明白打算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以及学到的东西如何兑现和利用。

如果不先把前面这个问题搞清楚,那读书可能就变成了“假装很努力,假装前途无量”。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可能是为了兴趣爱好。

可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涉猎面,训练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可能是获取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你感觉自己每天瞎忙乎,时间不够用,工作效率不高还有拖延症,镇定思痛,想找解决办法,就去读了李笑来老师的“做时间的朋友”,明白了时间虽然不可以管理,但我们可以管理自己的注意力,通过对注意力分配和事情重要等级分层,策略性的来提高做事效率。和时间做朋友,从而达到“管理时间”的目的。

在这个提倡阅读要“以慢为快”的时代,为什么我会说读书要尽可能的“快”?

阅读是手段,不是目的,这里讲的“快速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知识的获取和理解速度。

理解也并非目的,吸收并内化成指导自己行动的思维才是目的。

快速找到一本书的价值点,尽可能的降低阅读时间成本,有意识的去快速理解、归纳和总结。

在阅读前,需要做两件事:

01.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把自己当成作者。

我们从小被“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教条思想洗脑,尤其是对于非虚构类的书籍,感觉凡是写进书本的东西都是准确的,都是正确的,甚至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未必如此,你去书店走走看看就会发现大量的书籍是在堆材料和凑字数。

首先,要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判断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尤其是否适合现阶段的自己。

02.评测为阅读蓄力,主动寻找知识盲点和提升期待感。

买某本书之前,不要着急下单,已经拿到了某本书,不要着急从头到尾的看。

怎么看?

1.看主题,书名,封面,序言,目录章节,后记。

2.看宣传文案,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研究的领域。

3.看目录章节,主要看内容和结构。

4.主动搜索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简书、知乎、微信搜索(搜狗)”等渠道

5.正确的参考书评。

了解了以上5种信息之后,你会对这本书大概的知识框架有个了解,会勾起自己读这本书的欲望,并且对疑问的问题产生书本内容似乎可以解决的期待感。

速读就是找关键信息点。

用视觉输入代替线性输入,以语意为单元推进阅读。

先快速翻页来浏览一遍这章的框架,了解作者的写这章的意图和背景,搞清楚作者表述的重点在哪里。

5W2H分析法:

WHAT 是什么?

WHY 为什么?

WHO 谁?

WHEN 何时?

WHERE 何处?

HOW 怎么做?

HOW MUCH 多少?

能输出的阅读就是有效阅读。

1.理解和互动

新知识变成自己的,跟原来自己的知识体系产生链接;

2.消化与输出

如果遇到不懂或者疑问的地方,可以上网搜索相关问题,也可以请教身边高人。弄明白之后可以再写出来,以教为学的方式进行强化。

01.写作,积累素材库,

02.口语表达,ppt演讲等。

总结:

读书看三遍,从大往小看。

1.从外部绕着书看,去做基本的初步整体性判断。

2.从内部结构和脉络,快进的方式速读,

3.进入书中,选从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精读,当然,你也可以一字不落的开始阅读。

内化和输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