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造富方式
晚餐时间,孩她爸突然说想起了一个《卖烤串》的故事,于是就开始了今天的交流。
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一个做烤串的A在卖烤串,售价是两块钱一串,有一个买烤串的B过来问买多是否便宜,比如十块钱能买几串?最后谈下来的价格是十块钱七串。那么B又问买500块钱呢?最后双方核算下来的价格是一块钱一串。B接着说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得先给我供应500串,之后A才能做别人的生意,最后两人谈妥了。
A一直在忙着做烤串,B边吃烤串还边卖烤串,两元一串,红红火火地,卖得不亦乐乎。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孩子说:A做烤串卖烤串,得了500元(本钱和利润)。B吃烤串卖烤串得了近500元的利润,B比A高明。
我说:思维方式不同,销售方式也不同。A零售做成了批发,B批发产品再零售。
孩她爸说:两个都在卖,就看怎么卖。一个干了半天,还挣得少;另一个不干活、又享受、又挣得多。这才是本质上的差别。
突然之间觉得:现在的社会,好像就是越受苦受累的,越贫穷;越有闲的人越富有。是社会发展得对劳动者不尊重了吗?
在几千年的农耕社会里,只要勤劳、善于发现总结自然规律和作物的生长规律,肯定种得一手好田,有一份好收成。
但历史长河滚滚向前,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波浪潮都在造就一批富有的人。
第一次:经商造富。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好好经商:走街串巷、低买高卖,勤劳一点、吃苦一点,利用货物差和信息差成就了一批富有的人。就像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讲述的那样,从最初的鸡毛换糖开始到后期的建立全球物流仓库。
第二次:资产造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应该是资产造富的年代,前期的一部分人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资产,通过房产、矿产等一些固定资产或是资源类的资产又实现了财富的巨大积累。
第三次:互联网造富。应该就是2000年后的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等的崛起,甚至到美国、香港上市,全球融资,全球化,更是造就了一大批如马云、马化腾之类的巨富之人。
第四次:科技造富。现在最热门的话题就是5G、新材料、AI芯片等。如果和这些占上边,并能运筹帷幄,相信应该是下一批的巨富之人了。
劳动、辛勤的劳动,依然值得我们尊重,但受苦受累的劳动只能满足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想要更高层次的生活,要时刻保持一份学习的心境,并努力坚持下去,说不定还会有奇迹诞生。否则只会陷入生活的漩涡中而无法自拔。
不管是做烤串的卖烤串,还是吃烤串的卖烤串,有时候改变一下思维,改变一下做事的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人生的致富法则=与时俱进地学习+深度的思考+灵活的处理方式。努力坚持做到,相信就会有奇迹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