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即是缘

莫言之外,另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赛珍珠

2023-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极昼之光明

在《有温度的历史》4中,作家张玮收录了一篇“一个因写中国的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她就是赛珍珠,有着美国和中国双重国籍。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她是在莫言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赛珍珠出生在美国,父亲是传教士,长期在中国传教,赛珍珠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中国的镇江。

赛珍珠10岁时,父亲给她请了一位中国前清的秀才,教授她汉语和中华元典,母亲则教她英语和拉丁语。所以,赛珍珠很早就掌握了双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她在教会学校上学,大学和硕士回美国就读。大学期间,就在写作方面崭露头角,获得过学校“年度短篇小说奖”“最佳诗歌奖”。

大学毕业后,赛珍珠回到了镇江,接替母亲担任了一名传教士,在此期间认识了一位美国农学家,两人结为夫妻。

受丈夫的职业影响,赛珍珠有机会大量接触中国最基层农村和农民,使得她比其他在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农村生活有更深刻和更全面的了解。

她的文学硕士论文题为《论西方对中国生活与文明的影响》,以不同于中国人,也不同于西方人的视角审视中国。另一篇论文《中国和西方》在学校论文比赛中获奖。

硕士毕业后,她回到中国,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并尝试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但反响一般。

1931年,她发表了第二部小说《大地》,这部小说轰动一时,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头名长达21个月,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大地》写的是男主人公——一位中国贫农王龙娶了富户女佣阿兰后发生的故事。

阿兰是位典型的传统女性,吃苦耐劳,默默付出,却不知道争取自己的地位。

王龙勤劳朴实,在阿兰的帮助下,偶然的机会发了财,开始嫌弃自己的妻子长相平庸,又娶了一位风尘女子为妾,直到年老才开始回归本心,告诫自己的子孙万不可卖土地,土地是当时农民最珍贵的财富。

《大地》让美国人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打破了以往“留长辫,裹小脚”的粗浅印象,生活在古老东方的中国人也是和他们一样,是有传统、有生活、有奋斗的活生生的人。

小说获奖后,给赛珍珠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财富,也让她饱受争议。一方面,在美国文学界,作家们不认为赛珍珠有多高超的写作技巧,以白描为主,缺乏美国人看重的心理描写。他们对长期生活在中国,素无往来的赛珍珠很排斥。

另一方面,在中国知识分子群体里,对赛珍珠选择王龙这样贫穷而有些愚昧的中国农民展现中国,感到很大不满,连鲁讯也评论说: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做来,才可以见真相。

但感谢赛珍珠的中国人也不少,尽管某些方面写得有些夸张,她还是相对真实而客观地向世界呈现了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赛珍珠在美国因“亲中”“亲共”而受到冷遇;另一方面,她因为写过一些批评性文章和书籍,被中国列为“不受欢迎的作者”。

1934年她离开中国后,一直都想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看一看,但她的赴华意愿被拒绝。

1973年3月6日,81岁的赛珍珠身着中国旗袍,在美国佛蒙特州丹比市逝世,她的墓志铭上只有三个字“赛珍珠”。

现在随着观念的不断进步,赛珍珠的纪念馆、故居都陆续建起来了,她的书也一版再版。

作者在序中介绍第4册《有温度的历史》,主题按“信念、执念、忘念、文念、情念”几个分类收录,这篇关于赛珍珠的介绍应该体现的是“文念”“情念”。

一个中国长大的外国女作家,一生写的最多的是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表达的正是她的“文念”和“情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