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嫉妒与幸灾乐祸

2020-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孤散一人

叔本华有这样一种观点:人类行为的动机可以分成三种,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人痛苦、希望他人快乐,可概括为利己、恶毒、同情。其中恶毒的两大根源就是嫉妒与幸灾乐祸。

嫉妒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摆脱的卑劣人性。因为嫉妒的东西本该是受到敬佩与感动的,而幸灾乐祸在道德上就更一无是处了,出于恶毒的极端形式是:尽其所能的伤害别人,一切残忍的行为只是将幸灾乐祸付诸实践的行径,一切的非道德行为都能由以上两种动机推导出来。

叔本华是我最崇拜的哲学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观点符合我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那无与伦比的哲学天赋。1819年出版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奠定了他的哲学地位,此时的他年仅31岁,一个富二代,从未受过生活洗礼,甚至没有经受过婚姻折磨的人,怎么会把世界认识的如何深刻,这不是天赋又是什么呢?这是上帝赐予他的智慧,来自天国的文字,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诵读。

由此,对于人们丑恶行为的动机如上所述,我深以为然。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亲戚。虽然身在农村,但头脑灵活,把养殖及屠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年赚大几十万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收入水平就是在城市也能逍遥自在。富甲一方的他们心灵却一贫如洗。嫉妒别人多了那么一点点的收入,幸灾乐祸的嘲笑着别人的不幸与难堪,可能良心尚未完全泯灭抑或是父老乡亲的因素,最终没有做太多落井下石的勾当。夫妻俩沆瀣一气,一丘之貉。

有时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气愤填膺,甚至时不时冒出哪天就要被雷劈的恶毒诅咒。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都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他们的行为一再的刷新着做人的底线,本身做着屠杀生意,这是极损阴德之工作,却毫不积阳德。我看到了一个没有信仰与敬畏之心的人的可怕。心灵的戾气时刻弥散着恶毒的臭味,他们的灵魂早已朽烂。这样的灵魂天堂必会拒绝,必入地狱深层接受彻骨的梳洗。

嫉妒与幸灾乐祸造就了种种恶人,他们的共通之处是没有敬畏。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警示,只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并以此为乐。而这种乐必须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总带着残忍的恶意。可他们却过着人上人的生活,我对此不解,只寄希望于所谓的因果报应了。

兀自想起《窦娥冤》中的一句话”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为善的受贫穷又命短”,这番感叹历史从来有之,何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