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0本书之三《射雕英雄传-1》

2022-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栀子之手

《射雕英雄传》虽然是武侠体裁,一字一句读来却颇觉沉重。

这与现代的网文有很大区别,以《知否》、《斗罗》为例,看过书的人再看电视,多少会觉得未尽其意之感,还是看书更酣畅。

但《射雕》不同,电视的程度刚刚好,书反而感觉有些过了。

一边看书,一边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反复思索对比,基本可以确定跟作品写作的年代有关。

《射雕》是1957年开始在报纸上连载的作品,为时两年,当时金庸先生34岁,距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60年。

这60年,从文字到写作风格,到作品中的叙事伦理,都在一点点发生着改变。

先抛开文字和写作风格,来聊一聊叙事伦理,关于叙事伦理的感知,要得益于《沉重的肉身》这本书。

现在的作品如最近热播的《风起洛阳》,其中几个主要人物,都有着迥异的生活环境,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及伦理认知。

对于人物,似乎不再局限于好人、坏人,每个人物都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执念与追求,直到结尾也只有自己的升华,不硬掰。

《射雕》之所以觉得略沉重,每个人都带着相同的使命感,文中伦理也相当明了,黑即黑,白即白,非黑即白,不含糊。

另一个原因,读这套书总感觉作者是在回忆过去,而非现在小说类型的神之视角。可见作者功力扎实深厚,不像现在的网文,明显大篇幅划水的痕迹。

现在的小说,似乎是“文以载道”的痕迹不那么重了,但扎实的功底还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