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成长

很想与人隔绝的孩子(修改)

2021-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尘老师

【案例描述】

"小a今天又没到学校。"吴老师到教室走了一圈,看到小a的座位是空着的。心又揪了起来。她掏出手机跟小a的妈妈打电话询问。

"吴老师好,不好意思,刚才忘了跟您打电话。小a早上还要请假。他早上起来又说头疼,躺了一会儿,我们又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仍说不去学校。怕到学校受不了燥音,脑袋要爆炸。一会儿我再陪他聊聊,看下午能否到学校。"电话那头传来小a妈妈的声音。

周一说周二要来上,周二上午说周二下午再来上,周二下午又说周三要来上,这一拖又是一周了。老师每天到学校,都要去看一下小a有没有来?老是这样也不是办法,家长烦,老师也烦。还是尽量要让家长到医院去开个证明,然后给小a请个长假。这样家长也放松一点,说不定一放松,情绪稳定了,小a的病情能缓解,有时能正常上课了呢。吴老师最近被小a的事搞得很不舒服。像小a爸妈这样处理事情,他们难受,老师也不好做事。吴老师这样想着。

吴老师的想法不无道理。孩子真的身体不舒服,需要休息,到医院开个证明,请个长假,这样也省心。要不然每天都要请假,而且作为家长还常常忘记及时请假,经常要老师打电话回访。如今孩子的安全问题又是重中之重,这样的事搁在谁身上都很不舒服。

小a的父母还是支支吾吾,很为难的样子。吴老师似乎看出了他们的担心,便跟他们说,就算请长假,如果小a好一点也可以到学校。现在最主要的是找出原因,积极地治疗。

小a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小a以前虽然也不是很合群,但表现都不错,上学、放学都很正常。疫情期间居家学习过后,来学校没读几天,就不来学校读了。

问到原因,他说头痛,到学校听到别人说话头就特别痛,学校特别吵特别闹,他到学校后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噪音。听一段时间头就要炸掉似的,非常疼非常痛。他没办法待在学校上课。

听孩子这样说,家长肯定着急,也积极地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到医院后各种检查。看了检查结果,医生说他的身体没什么大问题。

但回到家后,孩子的症状似乎更明显了。不但到学校,就是在家里吵一点的声音,他都觉得很难受,整天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都不怎么乐意出门。

学校他就更不愿意去了,反正就是不去学习,理由还是原来的理由,就是听到别人的声音头就痛。

家长应也是挺烦心的,但真不知道怎么做。

孩子看起来挺健壮的,也不像是有什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他那特别的表情,看上去就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但他就是觉得自己不正常,不到学校上学。

医生检查没问题,孩子的精神状态也没问题,但孩子就是不喜欢到学校,不愿意到学校。总是说自己头很痛。

【案例分析】

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里边有一段话,我觉得特别契合这个孩子的状态:

如果一个孩子自愿与人隔绝,这就表明他对自己与别人竞争没有足够的信心,表明他对优越感的追求过于强烈,以至于担心他在交往群体中只起次要的作用。(——P62)

小a是不是属于这种类型呢?如果属于这种类型,他跟别人的竞争是什么?上课表现?学习成绩?他会担心他在群体中起次要作作用吗?可能会关注到,但应该不会那么强烈。他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呢?

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由于人们不能从一种逻辑的和客观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结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能理解自己行为模式的关联和一致性。一旦问题出现,他们就会陷入恐慌,而不是想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他们会认为他们走错了路,所以才会出现问题,才会犯错误。对于孩子来说,必须记住,如果他们偏离了对社会有益的方向,他们就不能从消极的经验中获得积极的教训,因为他们完全不理解问题的意义。因此,有必要教育儿童不要把他们的生活看作是一系列相互不关联的事件,而是要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种贯穿所有相互关联的事件的线索。任何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他的整体生命的背景,而且只有参照所有既往的事件才能得到理解。儿童只有理解了这一点,他才能够洞彻他偏离正道的原因。(——P37-38)

如何把生活看作是一系列关联的事件?就是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种贯穿所有相互关联事件的线索。如果他们理解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他的整个生命的背景,而且只有参照所有既往的事件才能得到理解。那他们就能够找到偏离正道的原因,人也会逐渐回归社会。

阿德勒说,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因而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只有当自卑感阻碍了这种富有成效的追求,或当它由于对器官缺陷的反应而加剧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它才会是心理问题。这时我们就会形成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它必然促使人去寻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情结夸大困难,消解自己的勇气,从而堵死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就是说,这个孩子已经产生了自卑感。而且这种自卑感阻碍了富有成效的追求,形成了自卑情结。如阿特勒所说,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他必然促使人去寻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

像这个孩子,整天关在家里,不去学校。表面上看,他是身体出问题了。往深处思考,实际上他身体是没有问题,出问题的就是心理,是他的自卑情结。

因为疫情原因,大家都居家学习,而他是一个比较不自律的孩子,居家学习时,拿着手机他不是学习知识,而是玩游戏。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他算是比较乖巧的,比较听话。他父母都很忙,看到他拿着手机,偶尔关注一下,他都能快速地把页面切换成学习的页面。父母看着他拿着手机很专心的样子,以为他是在专心地学习。

复课后,一小测问题就出来了。几个月的居家学习,他的课程几乎都落下了。成绩也很不理想。本来就不合群的小a,进出教室或者遇到玩耍的同学时,偶尔被同学碰到,总是特别敏感,甚至觉得同学就是针对他的,就是想欺负他。小a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不懂得向家长和老师求助。而是采用了逃避的方式。

他说自己头痛,他说忍受不了各种声音。其实就是一种逃避的行为。而且,因为家人感觉他病了,对他就多了一份关注。也就是说,他的这个行为,既逃避了因没有认真学习而带来的成绩下滑,又引起了父母的特别关注。原本忙碌的父母,因为他的特殊情况,不得不轮流请假,一个人陪伴着他。

而父母的陪伴,也只是关注他的身体,并没关注到心理问题。或者有所意识,但是没有深入地与他交流。甚至任由他自由发展。导致他产生这种特殊的行为。通过逃避,获得欺骗性满足。

【矫治办法】

阿德勒在书中给出了这种孩子的治疗方法:

对于这种孩子的治疗,首先要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天赋。对他们要抱一种同情态度,与他们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不要用严厉的态度威吓他们。虽然这些很重要,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利用这种友好的关系来激发和鼓励他们不断争取更好的成就。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使他们自立,通过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的力量感到自信,并使他们相信,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勤奋、毅力、练习和勇气去获得他们向往但至今尚未实现的一切。(——P47)

面对这个特殊的孩子,一方面把请假手续做全,父母和老师不再过分焦虑。都能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并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父母在老师的建议下,带着孩子做了心理咨询,让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了几次的心理辅导。父母则一改过去忙碌的状态,始终安排一个人,全程陪伴着孩子。不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去忙自己的事。而是陪着孩子,利用手机学习落下的功课,陪着孩子一起做一些体育活动,带着孩子去亲近自然。

老师也有意识地动员附近的同学,当起小老师的职责,课后对小a进行辅导。引导附近的同学,跟小a做一些游戏,做一些互动。

不管是家长还有老师,找小a谈心的时候,总是给予他一颗平常心,接纳他暂时的落后。加上心理老师的指导,小a越来越有信心。

关于信心的重要性,《儿童的人格教育》中这段话值得深思:

一个被剥夺了对未来信心的孩子就会从现实中退缩,就会在生活中无益和无用的方面追求一种补偿。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这就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P49)

诗人维吉尔也说:“我能,是因为我信。”

信和能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了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心理老师的辅导,加上同学们的帮助,小a慢慢走了出来。对上学不再抗拒,也能与同学正常交往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