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对原住民的误解
很多中国人虽然在加拿大生活了很多年,但生活始终局限在中国人的圈子内。他们对加拿大社会的印象还主要靠以讹传讹。
前几天我去看工地,客户公司的司机送我回来,路上我就和他聊我认识的一些流浪者,他说:“政府都给他们钱,他们还装穷来骗福利。”我很吃惊他这么想。我又试探性问了下他对原住民的看法,他把原住民描述成拿政府救济的酒鬼、吸毒者、懒汉,认为原住民应该离开保留地,老老实实去干活。
这些不真实的印象,让我想起一人描述华人和社会的链接,并不在于房子所在的社区,而是在于房子的学区和地段。很多人看重这些人为划分,而忽视真实的生活。
我想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历史,单独看个例,确实会觉得某些原住民整天抱怨,但认真了解或研究过他们历史的人,就不会得出这种不负责任的结论。在北美,原住民的困境纠缠着一代又一代的白人政府。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土地归属问题:白人不但在数百年前掠夺了原住民土地,而且时至今日依然在不断侵蚀原住民保留地,引发了一系列的土地归属权纠纷;第二类问题就是原住民后代的成长问题:在超过一百年里,大量原住民儿童被以各种名义从父母手中夺走,早先是以寄宿学校的形式,现在是寄养家庭的形式。
想回复这位司机先生对他们为什么不好好工作的疑问,首先要了解一下原住民的历史。他说的这句话代入原住民的处境就像是问:“一个在抗日时期找不到工作的南京市民,为什么不给日本人当佣人?”事实上我认识的原住民在心理状态过得去的情况下,还是接受忍辱负重去做一些能做的工作的。而不工作的基本上都是沉浸于精神创伤不能自拔的人。原住民在数万年的历史中一向自给自足,从未以出产懒汉和酒鬼著称,结果却在短短一百年里逐渐沦为吃福利者?这究竟是谁之过错?
2017年,加拿大法官爱德华(Edward Belobaba)一针见血地指出,批评原住民无所事事是本末倒置,原住民正是因为丧失了身份认同,才会导致随后的一系列精神障碍,滥用药物、失业、暴力和无数的自杀事件(The loss of Aboriginal identity resulted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substance abuse, unemployment, violence and numerous suicides)。
写于21年12月3日
相关文章《扶贫的想象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