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

2020-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耳纹AI一侯公子

【句子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古文今译】

大道废弛,仁义才显现;家庭不和,孝慈才彰显;国政昏乱,忠臣才见出。

【我读经典】

道衰微了,便提倡仁义道德,结果越强调越糟糕,适得其反。并不是说,人可以不仁不义,只是因为,在“大道”之中,人自然仁义,那是真仁义。至于由学习、训练得来的仁义,那不免有模拟的成分,甚至是假仁假义。

鱼在水中,不觉得水的重要;人在空气中,不觉得空气的重要;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自然不觉得有倡导仁义的必要。真到了必须要崇尚仁义的时代,说明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

“六亲不和,有孝慈”,彼此之间有了矛盾、冲突,就会看出:何者孝?何者不孝?如果家庭和谐美满,那么个个都是孝子贤孙,根本用不着特别标榜谁孝谁不孝。如果家中出了个孝子,相对之下,便有不被认同的不孝之子,这其间问题就大了。因此说,六亲不和,才有所谓的“父慈子孝”。由于一个人的坏,衬托出另一个人的好,那是不幸的事,愿每个家庭都和乐幸福。

同样的,“国家昏乱,有忠臣”,众观历史,出过很多的忠臣义士,皆为大家所景仰,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临危受命,不惧生死。然而,这些可歌可泣的忠臣事迹,无不发生于历史混乱、生灵涂炭的悲惨时代。一个忠臣的形成,往往反映了一代老百姓的苦难。只要国家国富民强,风调雨顺,永处太平盛世;社会上,大家自重自爱,没有杀盗淫掠之事,就不需特别赞美某人是忠臣义士。有句话说得好“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也就是说,当我们特别需要去表彰某种德行的时候,正由于它们特别欠缺的缘故;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情境下,仁义、孝慈、忠臣等美德,就显得如雪中送炭。

......(待更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