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整本书共读

2023-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yh小树苗

前言

整本书共读课程已告一段落了,通过一年来的学习,了解了整本书共读的操作流程,知道了整本书共读的意义,它是生命课程,不是所谓的语文课。跟着严盈侠老师一起学习整本书共读,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更是一起重游了经典童书《丑小鸭》、《小王子》、《特别的女生萨哈拉》、《青鸟》等,从童书里感受到生命的成长、按照严老师共读的流程,这个学期我也在班级里开展了整本书共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就我共读的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按照前期准备、前期推进、主题探讨的模式,在这学期的开学第一周,我就制定了学期的共读计划,确定了共读书目为《丑小鸭》、《彼得潘》、《草房子》三本书,我试验的是六年级1班,我要求孩子们提前一周准备好书籍,我建了一个微信读书群,把全班同学都拉了进去,还设立了一个微信小打卡程序,招募了一批点评员,选拔了两位组长负责共读的各项事务。因为学校安排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但一节课的时间太短,我就把两节语文课连着,每周进行一次全员共读。下面我主要以共读《丑小鸭》这一篇章的共读来叙述。

《丑小鸭》的篇幅不长,全文只有六千多字,是一篇成长故事,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我们选择的是叶君健老师的译本。我准备了七节课,两周时间来完成它。《丑小鸭》是经典的“自卑而超越”的结构,严老师说过,小学生正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心理发展阶段,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超越年龄的,我们挑的书都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是有挑战性的。

正文

第一节课:共读《出生》部分

我问学生对《丑小鸭》的故事了解多少,有95%的孩子表示看过了,我说里面讲了哪些内容?没有几个孩子说得出来,这说明孩子们看书都是过后就忘,并没有去思考它背后的一些东西。我跟孩子们一起制订了共读的规则,我们把《丑小鸭》共分为六部分,分别为:“出生—养鸡场—沼泽地—农家小屋—遭遇天鹅—变成天鹅”。每一部分作为一课时,最后总结分享一课时。我们的共读模式是这样的,首先挑选出一位主持人,选出二位同学来领读,每人分配好适量的内容,选出两位同学来梳理,再选出几位提问的同学,最后我解读、总结。框架搭好以后,我就叫孩子们提前准备好。

林强同学是班长,也是名符其实的主持人,在他的主持下,我们的共读开始了,由晓兰和明花领读《丑小鸭》“出生”部分,晓兰、明花由于共读前有去刻意练习,读起来很有感情,如晓兰读丑小鸭破壳出生的那段话,非常的生动:“最后这只大蛋裂开了。“噼!噼!”新生的这个小家伙叫着向外面爬。他是又大又丑。鸭妈妈把他瞧了一眼。“这个小鸭子大得怕人,”她说,“别的没有一个像他;但是他一点也不像小吐绶鸡!好吧,我们马上就来试试看吧。他得到水里去,我踢也要把他踢下水去。”这只与众不同的蛋生出了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鸭妈妈失望极了。

领读的两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孩子们带入了情境,李响同学开始梳理“出生”这一段内容。李响同学说:“一只天鹅蛋降落到鸭窝里,在鸭子们看来是又大又丑,当鸭妈妈把它生下来时,它就成了异类,兄弟姐妹们嫌弃它, 周围的鸭子也嫌弃它。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原因应该是它的体形比其它的鸭子大,嘴巴可能也不一样,外形的不同,导致被其它鸭子所不认同。

孩子们梳理完了,提问的同学开始了,刘一同学说:读完了这一段,我有一个问题:文中说”又大又丑的蛋”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蛋?刘一同学的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讨论,我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有的孩子说,又大又丑应该跟鹅蛋差不多吧!有的孩子说,我的理解是标准不同,其它鸭蛋是一样的,而这只鸭蛋与众不同,不符合大众标准。孩子们说得非常到位,说明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马小强提问:老鸭子是怎么对待丑小鸭的呢?它给鸭妈妈提了什么建议?鸭妈妈听从了它的建议吗?小强同学提的这个问题信息量有点大,但在文中还是有答案可循的。大家又开始讨论起来了,有孩子说:老鸭子认为那是一只吐绶鸡的蛋,不值得鸭妈妈去认真对待它。有孩子说:鸭妈妈并没有听从老鸭子的建议,而是坚持把它生了出来。这说明母爱的伟大,妈妈总是爱自己孩子的。孩子们说得真好,我把这个话题向生活中引申: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小芬同学说:在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事情,上学期来了一个插班生,由于她是外省的,对于卫生问题不讲究,可能十几天不洗澡,衣服也不换,所以她身上有一股浓浓的恶臭味,同学们都把她当成异类,看到她都敬而远之,没人爱搭理她。她成了一个孤立者,我看她很自卑,成绩又不好,又得不到集体的关心,这不就像那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吗?

小芬同学提出了这个议题,我们都拍手称赞,我引导大家对待这样的同学,我们要怎么做呢?全班同学经过讨论,都认为不应该孤立她,而是要热情地帮助她,让她改掉不良习惯,多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走进她的内心,让她回到大集体当中来,这样她也会越来越活泼的。

“出生”这部分的讨论非常深入,从表象内容引申到了生活、生命内在。这是共读与阅读不同的地方。孩子们的思维在积极地思考,在联想、在裂变,生命在不断地拔节成长。

第二课:共读“养鸡场”部分

养鸡场部分我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共读,孩子们梳理出这些问题:1.说说养鸡场是一个什么世界?2.大家是怎样对待丑小鸭的?3.鸭妈妈(包括兄弟姐妹们)为什么也会排斥丑小鸭?4.如果你是众鸭子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对待丑小鸭?5.如果你是一只丑小鸭,也被别人排挤,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你会怎么做?跟着这些问题,我们去文段中追寻答案,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很强,说得都很好。特别是联系实际这部分,班里某位同学性格和相处之道与其它同学格格不入,大家会不会排挤这类同学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讨论、发言都由开始的不一而论到最后的走向统一:我们要接纳、包容、帮助像丑小鸭之类的同学成长,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课:共读“沼泽地”部分

丑小鸭来到了野鸭们呆的领地,这里又是另一个江湖。丑小鸭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不友好的氛围让她过度地自卑,她感觉到自己心里受到了创伤,感觉到整个世界都把自己抛弃了。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1.野鸭和公雁对待丑小鸭的态度有何不同?2.罐木林中的小鸟骇人的大猎狗是因为丑小鸭太丑而逃走或不肯咬它吗?这部分的共读,我要让孩子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问题是有了自卑感要如何去看待,是沉沦下去还是积极地超越它?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孩子们从丑小鸭的自卑联系到自己的自卑,如何对待生活中有自卑情结的同学,这一部分的共读,让孩子们的生命又升华了一些。

第四课:共读”农家小屋“部分

丑小鸭误打误撞,来到了一间农家小屋,在小屋里,老太婆、猫儿和母鸡以为他是一只会下蛋的鸭子,给了他三个星期的优待,后来发现他并不会下蛋,每个人都嫌弃他,希望他快快走开。我们设计的问题是:1.丑小鸭和母鸡、猫的分歧在哪里?2.丑小鸭为什么选择离开农家小屋?如果是你,你会离开吗?这部分的共读,孩子们感受到丑小鸭有自己的理想,他希望做一只自由的鸭子,他突然觉得自己很高贵,丑小鸭觉得猫儿和母鸡不配与自己为伍,它们是井底之蛙。这种认知上的不同,让丑小鸭成长了。我让孩子们以丑小鸭自居的时候,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李青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陈晓玲说,只要心中充满理想和远方,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林杰说,人生来要有上进之心,不能随遇而安,要有自己的追求。......看,孩子们说得多好啊!这就是生命的成长呢!

第五课:共读”遭遇天鹅“部分

丑小鸭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秋去冬来,天气越来越冷,他被冻晕了,被一个老农救回了家,后来他又逃了出来,在水面上游的时候,发现了一群美丽的鸟儿,他瞬间感觉有共同的好感,他好向往它们。这部分是故事的结尾,丑小鸭经历了艰难险阻,终于变成了白天鹅,受到了同伴的认可和人类的赞扬。这部分我设计的问题 是:1.为什么丑小鸭看到白天鹅后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呢?你看到什么会感觉很兴奋?鸡腿?手机?还是电子游戏?丑小鸭看到其它天鹅为什么会难过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品读,孩子们感觉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人,就要努力去朝向。生活中不仅要有梦想,还要有明确的目标。

第六课:总结升华

共读完这个故事,我要求孩子们每天打卡,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发在微信小打卡,孩子们用心用情地写,虽然文笔还显稚嫩,但这是他们心里发出的声音,这是生命意义的追寻,让他们被看见,鼓励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这是共读会的初衷。读着孩子们写的文章,越来越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往前走。刚开始共读时,有些孩子不以为然,没有认真去啃读,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自己的思想,但经过五、六次共读以后,孩子们沉浸其中,他们把自己与丑小鸭融合起来了,孩子们的自居,让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触动。是丑小鸭的遭遇,是丑小鸭的不放弃,是丑小鸭追逐心中的梦想的精神感染了孩子们,他们已经会从丑小鸭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孩子们的文章中呈现最多的是这句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也没有关系。”小学生正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心理发展阶段,越是经典的东西越能够走进他们的生命。

七、共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if !supportLists]1、[endif]一个班的共读,这种形式以前没有尝试过,班里学生的认知不一,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偏差,刚开始找提问的学生时,没有几位学生愿意承担,选来选去还是那几个成绩稍好点的孩子。后来在我的动员下,其实刚开始是有点强制性的,指定一些孩子必须去读,必须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一轮过后,情况慢慢就好转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

[if !supportLists]2、[endif]在讨论回答问题时,刚开始是少数孩子在配合,大部分孩子在陪太子读书。学困生们觉得没兴趣,理解不了,共读一度冷场了。后来我把学困生单独留下来,让他们一个个地读给我听,我给他们解读,让他们进入情境里面,慢慢地,他们也感悟出了丑小鸭的超越。

[if !supportLists]3、[endif]我忽略了学困生这一块,没有安排他们去承担,去参与,只是让他们当听众,这种做法证实是不行的,没有他们的参与,共读的质量是低效的。在提问和领读这一块,我也尽量让学困生们参与进来,每个人最少要承担一次任务,承担任务的孩子都有奖励。

[if !supportLists]4、[endif]在打卡时,很多孩子的文章写不长,达不到二百字,他们不知道怎样来写,内心的感悟还不深刻。我规定每一篇打卡最少要200字,超出50字加10分,学困生们的打卡分为一类,能坚持打卡的孩子不但可以获得共读证书,优秀的还可以获得老师赠送的图书一本。

[if !supportLists]八、[endif]孩子们的收获与成长

在结营仪式上,孩子们尽情地分享,每个人都领到一份精美的共读证书,当捧着证书合影的那一刻,孩子们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光,承担即成长,加入共读团队,大家在这段时间里一起读,一起写,把自己当成一只只丑小鸭,联结自己的内心,与书籍对话,与丑小鸭对话,与自己对话,这就是生命的拔节成长!

记得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你想获得某样东西,就让自己配得上它。”要想让孩子们提高写作能力,阅读就是一条必须要走的途径。厚积而薄发,只有经过量的累积,才有质的飞跃。《丑小鸭》共读已结束,孩子们积极打卡,用笔把自己对书中的感悟抒发出来,成就了不一样的自己。

尾声

每共读完一本书,孩子们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我自己也感觉收获满满。平时自己单独阅读时,有时精力不够集中,读完后抓不住内容的要点,理不清框架结构。但是跟着孩子们一起共读,孩子们大声读出来,跟着这个节奏,我也进入了情境,对文中的要点瞬间清晰起来,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也许只有一群人坐在一起共读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吧!在这个过程中,我跟着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激辩,一起成长,那种感觉真是太幸福了。

[if !supportLists]1、[endif]我学会了知性阅读,在啃读的背后,是对书中内容的深入理解,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与书中的知识相融合,会出现不一样的认知。

[if !supportLists]2、[endif]我提高了思考能力和自我批判性思维。边阅读边思考,当我要求孩子们阅读完一段要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我也在思考,如果让我来提问题,我会提出哪些不一样的问题呢?我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孩子们提的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来看问题的?这些思考迫使我再一次深入书本,细细品味,与书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