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暗时间》

2020-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自观问渠

刘未鹏,《暗时间》

一句话评语

自学、读书、写作与深度思考的实战方法集。

自述

现象级英语社群赠阅的这本书对我很有帮助,主要在于为我指出了从量变到质量的正确路径。例如,我在语言学习中时不时会灵光一现,找到一些潜在的规律,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创造这类顿悟的契机。《暗时间》明确提出把论题放到思考的后台区,前台仍旧按部就班,后台则会被这个难题牵引不断反刍、不停挖掘,最后总会于万绿丛中倒腾出那一点红。这个过程我在写论文时曾反复实践,从选题、开题到辩题、解题,总在来来回回,待文章慢慢磨出来后,连我自己都觉得千万不要重来一遍,因为根本无法再次写出同样的深度了。刘未鹏没有敝帚自珍,把从经验与知识相结合后萃取得来的洞见逐一列出,方便读者对照执行,在我看来既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也是我辈读书人值得学习的地方。把复杂的事物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讲清楚,是教学相长的良方。

摘抄

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

评价:“暗时间”的定义。我认为是个人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我思故我在。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评价:专注确实重要。我的学习以专注为基础——我走神的时候根本就学不到,何谈效率。

在有干扰的环境中看书是非常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办法。……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

评价:锻炼专注能力是必要的。大块的、无干扰时间其实难找,不把通勤等有干扰时间或入睡前等碎片时间用上,也是亏本。

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的起码占90%。

评价:做个学习的有心人。

我始终关注一个主题:学习思维相关的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等)如何能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判断、决策、学习、记忆和生活……

评价:关注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关的延伸阅读,使自己的能力范围更宽广、基础更坚实。另外,我建议去掉“等等”前面的逗号(详见《怎样使用标点符号》)。

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识,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

评价:独立的批判性思考是过滤信息的好方法,谨防人云亦云。

做读书笔记。一是将自己阅读时候的思考(包括闪念)总结下来,二是将书中的好例子摘抄下来。……人与人学习的差距不在资质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上。获得多少并不取决于读了多少,而取决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评价:我做读书笔记就是从这里学起的。死读书是把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思考迫使自己与书关联起来、开动眼界与脑力。

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1)它的本质是什么。2)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评价:这一点在法语老师Claire给我们讲解le passé composé的时候尤为清晰,理出大框架、形成大局观,才能高屋建瓴、张弛有度。

学习一个小领域的时候,时时把“最终能够写出一篇漂亮的Survey”放在大脑中提醒自己,就能有助于在阅读和实践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整理知识的机构、本质和重点,经过整理之后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不容易忘记,更容易被提取。

评价:读书写笔记的意义就在于此。“自述”部分不求字多文美,求relevance和breakthrough。

困难只是最正常不过的生活状态,而一步一步跨过障碍则是最简单最正常的办法。

评价: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帆风顺的学习状态是不存在的。Turn your stumbling blocks into stepping stones.

看重过程,而不是看重单次的结果——因为再好的过程也可能会偶尔失利,但从长远来统计,好的过程总体上必然导致更好的结果。

评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我们在大脑中失败的次数越多,在现实中失败的次数就越少。

评价:Il faut bien réfléchir avant d'agir. 三思而后行。

德谟克利特

我们太可能因为受到知识的局限性而对事物的看法产生无法消除的偏见,有时候打破这种偏见的唯一途径就是开阔视野,多积累知识,以及和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讨论。

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人生的课堂在“日常功用间”。

Smart is the new sexy.

拓展:句型Smart is the new XX.  造句Smart is the new cool. Smart is the new rich.

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假设自己是站在对立面的立场上帮他说话。

评价:辩论比赛、左右手对决,其实都是挑战自我的方法,让自己对立然后统一,深一层地思考。

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评价:另一方面,经历也能改变人,尤其是大喜大悲。荒野生存、移民、穷游,改变生存的环境,都会迫使人转变。结论:不破不立。

让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并只写你真正思考和总结之后的产物。

关联:Writing is thinking on paper. —— On Writing Well

评价:不要碎碎念,把努力与写作结合起来。

Much of Will is Skill. ——《影响力2》

评价:英文压尾韵,值得学习。意志力靠培养训练来锻造,考验自己应成为日常。

Overnight success takes a long time. —— Jeff Atwood

评价:反差萌。一夜成名需要很长时间。从量变到质量的好例子。

能够把问题长时间停靠在潜意识中是一种技能,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停留得越长你越琢磨得透彻,比别人看到的就越多。

评价:写论文时我有此体验。长达数月思考一个问题,拷问自己思考的误区与漏洞,写出来的文章长短不论,关键是锻炼了思考的韧性。思考,“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这种组合1)绝无仅有;2)在实践中有价值;3)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应该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而构建自己独特组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其次是要有意识地构造。

评价: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是不负光阴的正确方向。所谓成功,不在于世俗的功名利禄,在于个体的实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打磨自己这颗明珠,观自在。

在吸收知识的时候进行抽象,同时在面对需要用到知识的新问题时也要对问题进行抽象。

评价:追根溯源,把握本质。在学习和读书的时候,跳出树木,找森林。

延伸阅读

1 卡耐基,《人性的优点》

2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3 Keith E . Stanovich,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4 Neil Browne & Stuart M. Keeley,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5 格拉宁,《奇特的一生》

6 奚恺元,《别做正常的傻瓜》

7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

8 Chris Frith, Making Up the Mind: How the Brain Creates Our Mental World

9 Daniel L. Schacter, Searching for Memory: The Brain, the Mind and the Past, 199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