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催生思考的灵感

2020-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蒙蒙简

02/365《思考的整理学》第二章读书笔记

如何催生思考的灵感

昨天在《思考的整理学》对学校学生有两个形象的比喻,说习惯依赖老师的引导学习的学生是滑翔机,面对困难,第一反应是寻求老师的帮助,不能自主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

而能够不惧困难,能自主思考如何完成挑战的学生是飞机,就算进入社会,也能飞翔。

他们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自主思考。

在《思考的整理学》的书中第二章就是分享如何催生思考的灵感。

第一个关键词:思考的发酵,

再回顾一下,昨天第一章有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作者提到有学生会来找老师商量毕业论文的事情。

与其这么说,不如说他们是来缠着老师,请老师给自己出主意的。

本来写什么都是学生的自由,可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们常常会问老师该写什么才好。

如果老师命令他们做这做那,又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导致他们的反抗。

然而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时,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急得团团转。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喜欢依赖他人,缺少自主思考的滑翔机。

那要如何才能够靠自己设定论文的主题呢?

这里分享一个,作者自创的寻找主题的方法。

第一步,寻找素材

如果是文学研究,那首先就要阅读作品,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觉得赞不绝口的地方,或者觉得牵强不自然的地方或者觉得不明所以的地方,都可以把它挑出来做笔记。

当不断有撞击的文字出现,就表明此处是重要部分,当再三出现一直不明所以好似谜题般缠绕自己的地方,要加以注意。

那些挑出来做笔记的地方就是我们寻找到素材。

以制作啤酒为例,有了素材小麦,我们就能酿起啤酒吗?

不能的,素材还需要加入酵素

第二步:寻找酵素

所谓的酵素,其实是灵感。

它可以从哪里寻找呢?

比如杂志,或者和人闲谈,或者书籍,电视,报纸等许多地方,都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灵感。

当灵感和素材存在了之后,还需要时间的时间的酝酿。

所以来到第三步

第三步是:时间的酝酿

当素材和酵素收集好,就需要将他们放在你脑海中的“酿造所”酝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不要去打扰它。

这段时间的酝酿就是在发酵。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对发酵曾说过非常有趣的一句话:“成熟了的主题他会走向你!”

第四步:论证出现,主题来了

在合适的时机,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触动,论证出现,主题就出来了。

看步骤觉得枯燥,来看个例子吧!

以作者写《异说论》为例,作者先对《源氏物语》这一作品,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然而对书的评论却产生了变化这一过程产生疑问。(这是异说论的素材)

又从评论家威廉.燕卜荪哪里获得灵感:人们都试图创造属于自己的解释。(这是异说论的灵感)

然后作者的这个素材和灵感在脑海中沉睡酝酿了好几年(这是发酵的过程)

直到有一天作者看了《六法全书》这样的书籍,论证了异说论的存在。(论证出现,主题来了)

所以作者的《异说论》这一随笔就这样写了出来。(异说论也可以比喻成作者的啤酒之一。)

当然,不断重复坚持,做同样的事情,记下素材,再加入酵素的灵感,相互融合,经过时间的发酵,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撰写出独具自己风格的论文了。

以上是《思考的整理学》第二章:如何催生思考的灵感的读书笔记。

目前读到书的47页。

明天继续,如果大家有触动,欢迎一起来探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