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2023.5.29 从“学渣笔多”想到的

2023-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幸运编号160

有娃的朋友一定都会感叹,现在的孩子们,各种文具的丰富程度是我们当年无法想象的。从一年级开始,各种铅笔,圆的三角的洞洞的;各种彩笔,彩铅、水彩、彩色蜡笔;各种可擦笔;各种涂改液……再罗列下去,今天的一百字就超标了。

我家也一样,好几十只笔。某天听到一句调侃“学渣笔多”,顿感精辟。

晚上,开始日更的时候,也是小儿学习快结束的时刻。一时间,小小书房挤着三个人。妈妈的指令声,小儿的忤逆声,电扇的风声……我头大如斗,思绪全无,一时上头,大声抱怨起来。

本来就不是很有思路,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更的出来?说好的“学渣笔多”,我需要更安静的写作环境。我现在很渴望一间书房,就像古代的大户人家,老爷的书房,闲人不得入。嘿嘿。

有个朋友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每个中年男人都应该有一间书房,做为独处的空间。现在看来,能实现这一点的,都是比较成功人士了。那些不成功人士,要么房间不够多;要么杂事足够多;或者,房间也少,杂事也多,奢谈独立空间搞写作呢。

有部电影《一声叹息》张国立和刘蓓演的。一名作家,专门到一座宾馆闭关创作,张国立就演那个作家;刘蓓演一个闭关期间给作家服务的人,类似生活秘书一类。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成名的作家,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多么优渥,“红袖添香”呀。

另一方面,底层写作者,在他们的介绍当中都是,在煤矿上写、在工棚里写、在地下室里写。进一步联想,不仅仅是写作这件事,任何普通人,在有所成就之前,从未有专门的条件供他们从事创作,生存的压力,时刻伴随在身边。无论音乐、戏曲、书法、绘画,概莫能外。

同样没有例外的,任何一个普通人,在被社会注意到之后,他的创作条件,绝大部分会得到充分考虑。不说专门的场地和时间,至少他的家人会更尊重他的创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好像不是这样。更贴切的还是孟子,天降大任之前,先“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其实,切换两个视角,可以更好的理解我观察到的现象。

从普通人的角度看,无论底层作者,还是任何初创人员,越不专业,越需要资源来培养,减少生活其他牵绊,好更专心的进步,每个普通人都是这样希望的;

从资本的角度看,考虑的是回报问题,那些暂露头角的人,明显继续成功的确定性更大,也就是投资风险更小。所以,资本总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情,就好理解了。

回到文题,“学渣笔多”,那是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投资,学霸学渣都笔多;来到社会,就一定是“学霸笔多”了。大家精力有限,当然只跟那些初步证明了自己的人来往。

人到中年,想通此节,不再愤世嫉俗,精进自己就是唯一正途。诸君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