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杨工作室‖以阅读改变教育(一)
语文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特征‖语文教育的“初心”
语文的内涵
语文,包括“语”和“文”两个方面,依据叶圣陶先生的定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涵盖听说读写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即语言,涵盖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两套体系,侧重于书面语言的统一规范。“文”的含义较为广泛,从工具性角度看,“文”即是记录生活,描述客观现实的工具;从人文性角度来看,“文”是包含了丰富文学知识与文化常识的文本系统,承载了文化、情感、思想的多重内涵。古代的“以文载道”,现代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即为此义。
分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三层含义。
1.语言文字:识字、拼音学习及各种语言实践能力
“识字与写字”和“口语交际”都是重中之重,“识字与写字”是基本输入,为听说读写奠定基础;“口语交际”则是综合性的输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做到了”。
2.语言文学: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知识及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历史,情感的历史,不懂一个民族的文学,就无法懂得这个民族的心灵与历史,就缺少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
近年来,越来越提倡“大语文” “大阅读”教育,就是立足于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3.语言文化:语文知识和篇章所渗透承载的民族文化体系与价值
“语言文化教育是语文学科应有的个性,进行语言文化教育才是我国语文学科和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语文教育也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铸好铸牢民族精神文化之魂。
所以,“语文”的内涵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以民族语言为核心,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文字、文化、的总和,涵盖“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三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