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打电话还是写信?这是个经济问题

2023-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adylee

军校对外出的管理严格,每两周才可以外出一次,且有时间限制,必须在晚饭之前归队。外出需要提前给中队长打假条,由队长签字后,带到学院大门口门岗处验证,方可出入。这与地方大学自由开放的风气颇有不同。

于是乎,写信和电话(固定座机,那时功能机尚未普及,遑论智能手机)就成了连接内外的主要手段。其中,写信算是军校的一大福利。

在陆院往外寄信,统一使用军校的制式信封,黄褐色的牛皮纸信封,右上角是通讯站每日加盖的三角形铅印,不需要再粘贴邮票。信封会收五分钱的成本费,所以如果除去信纸的成本不计,每封信的成本也只有五分钱。而从外面寄信到陆院,即便是骑自行车不到40分钟的师大,需要贴六毛钱的邮票。外省市的信一般要贴一块二或者一块五的邮票。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有的外校同学想到了一个“降低成本”的好办法。写完信,故意少贴邮票,比如贴两毛,或者五毛的邮票,然后在信封上把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地址颠倒(寄信人的地址写成收信人的地址)。邮局在看到邮资不足时,一般会把信件退给寄件人,这样信件就到了实际收件人的手里。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偶尔为之,不能作为常规操作。因为更大的概率是,信件被“人道主义毁灭”。

那时候没有四通一达,邮政的寄信速度又是感人的要死,石家庄同城的平信需要一周时间才能送达,外省市的平信基本上半月起。别嫌慢嫌贵,你可以不写信,但是只要寄信,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虽然大家拿到信,看到的都是一周甚至更早的内容,还是一样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另一方面,则是陆院向外拨打电话,费用很高。从军线往地方拨电话,需要经过学院通信连的转接,每分钟八毛,还不带优惠。相反的是,从地方拨进来的电话费则便宜很多。莹虹在信中说,师大的200电话卡,128元面值的只要58元就能买到,折合每分钟电话费也就两毛钱。

所以,刘海对莹虹的联络方式主要是写信,莹虹的联络方式则以电话为主,写信为辅。到毕业时,莹虹的200电话卡竟然有几十张,这其中的大部分打给了刘海。

通讯员陈昭是抢手的“香饽饽”。每天下午到大队送信、取信,同时带回一包包的信封。还没回到中队,路上就有同学追问:有我的信没有?有我的信没有?收到信自然欢欣雀跃,没有信难免有些小失落。还有同学会要求给自己多留些信封,陈昭,给我留50个信封。哪有那么多?全队的信封都不够你用的!那就20个吧。好好好!

大一前半年,刘海的信也不多,除了莹虹,还有几个高中不错的同学,偶有来信,互相聊聊初入大学的感受,有时开心,有时难免也发发牢骚,互相抱怨几句,诸如学校环境不好,食堂饭菜质量差,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学,等等。

其时有很多同学是集邮爱好者,同班的赵向辉就是其中之一。一般等陈昭取信回到中队,这些信件就会迅速“遭到毒手”。技艺高超的爱好者,可以做到揭下邮票,而不损坏信封;手潮者就极容易把信封“开了天窗”。

因为这种情况在大学很普遍,所以有的同学来信就直接在信封正面写:保留邮票!有的则委婉一些:小小邮票,手下留情。毕竟大家都担心信内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小秘密,被旁人“走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