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评《张维迎: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01
张维迎是我曾经比较尊敬的一位经济学家,但他日益将市场经济变成了一种主义,凡是市场经济的都是对的,凡是政府干预的都是错的。我们知道,在现实世界当中讲凡是都是有问题的,因为世界太复杂,更因为知识是靠研究问题获得的,而不是靠权威维持的。以下我的评论用 【 】 引用。在开始评论之前,我要强调,现阶段仍然需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捍卫市场经济是经济学家的职责
社会为什么需要经济学家?这个问题可能有各种答案。我的答案是:社会需要经济学家,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需要有人去捍卫。如果我们不需要市场经济,就不需要经济学家。
【一个需要有人去捍卫的东西,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是否意味着它还不够好?】
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捍卫?首先,特权阶层、既得利益者不喜欢自由竞争。人类在市场经济之前的社会,都是特权社会、阶级社会,每个人的身份是出生时就注定的,每个人都过着自己阶级的生活,下层阶级也不会嫉妒上层阶级,因为“命”该如此。
【说得是,但是中国相对西方而言至少有两个差别,一是中国有独特的考试制度,在考试制度之前有举荐制度,这个制度使得一些底层的人能够有机会通过努力进入统治阶级,西方则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二是中国不断地通过农民起义对整个统治集团进行翻烧饼,因为中国人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而西方鲜有农民起义,少量几起也绝没有成功的。】
市场经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平等的一种制度,
【怎样理解平等?程序的平等?起点的平等?还是结果的平等?】
是一个虽有阶层但没有阶级的社会,它给每个人提供发财致富的机会,拒绝特权。市场经济不断洗牌,没有人能不劳而获,也没有人命中注定受穷。它可以使出身贫寒的穷光蛋变成富翁,也可以使继承万贯家产的富翁变成穷光蛋。
【金字塔形的阶层结构始终存在,靠市场经济无法打破,看一下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贫富差距就明白了。有研究表明现在西方的阶层固化日益严重,BBC曾经花50年研究不同阶层孩子的成长历程,几乎没有一例能够跨阶层成功的。美国的总统基本上都在几大家族中轮流执政。所以,市场经济体制下权贵阶层仍然存在,并且日益严重,尤其是资本权贵日益成为能够操纵市场经济的幕后之手。】
所以,有特权的人,或者喜欢特权的人,或者想通过特权获得利益的人,就不愿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即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暂时优势的企业,也有动机编造出各种理由要求政府干预市场,试图借助政府的力量变成既得利益者,用特权保护自己,排斥竞争对手。
【政府既可以造就既得利益者,也可以打破既得利益,反垄断就是一例。】
如早年的英国铁路公司和邮政马车公司向议会请愿立法限制蒸汽车,理由是蒸汽车不安全;最近一些国家的出租车公司试图通过立法阻止网约车,理由仍然是网约车不安全;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游说政府给予补贴,甚至呼吁立法禁止燃油车,理由是燃油车污染环境;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也有很多人游说政府取消新能源车补贴,呼吁加强网约车监管,政府的作用是集合各种意见进行权衡,所以美国公共政策学者斯通认为,制定政策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反对市场经济的最大力量,就是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者。
【显然如此,因为这是人性的体现,要克服这样的人性,市场经济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市场经济是由一组规则来定义的,市场经济的规则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它显然更有利于资本拥有者,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会形成资本特权阶层,而资本特权阶层利用所谓的游说制度,相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可以极大地影响政府制定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尽管它是在市场经济的名义之下。】
市场经济需要捍卫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的“无知”。我用“无知”这个词,没有感情倾向,而是要强调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市场经济如同生命体一样,是自发形成的复杂秩序,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没有设计师。
【这个观点既对也不对,首先,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只是说设计之前有一个背景,设计之时经历不同观点的博弈,设计之后还会经历持续地迭代。如果把这个过程看作是演化,那么,不仅仅是市场经济,所有的制度都是如此演化过来的,我们同样也可以说,任何发明创造也不是人为的,也是如此演化过来的。因此,在这里刻意否定人为的设计性没有太大意义。】
由于人类本身的不完美,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但人类有理想主义情结,乌托邦总是令人着迷。当人们把现实的市场经济与理想化的乌托邦社会相比较时,看到的总是它的问题,而不是它的优点。哈耶克批评的基于简单系统(如物理现象)的“科学主义”思维,把科学知识当作唯一的知识,过高地估计了理性的力量,也误导了人们对市场的理解。
【这里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看法都是相似的,比如大家都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缺陷,需要通过政府的手进行一定程度地干预,像张维迎这样坚决反对的人是不多的,但问题就在于,这个一定程度是多少?每个人对这个平衡点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却总认为自己的理解才是正确的,并且把对方的观点进行极端化,似乎你只要是主张了政府干预,那就是走向奴役之路了。】
这就形成了普遍的反市场心态,知识分子尤甚。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哲学家罗素在内的一大批西方知识分子都是反市场的。缺乏经济学知识也不是反市场的唯一原因。
【正如前面所说,其实多数时候并不存在一个反市场的群体,他们只是反对市场经济中的不足之处。】
主流经济学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市场理论。即便像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这样的经济学家,也不能真正理解市场,因而成为反市场的急先锋。特别是由于政府或者某种强权的不恰当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使市场经济表现为病态市场经济的时候,人们往往以为这是市场经济本身的毛病。
【现实是复杂的,政府的干预当然并不总是正确的,不当的干预也的确会扭曲市场,但如果不承认市场机制本身也确实存在先天不足,那一定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人们的无知很容易被机会主义者利用。由于很多人不能理性看待社会出现的问题,
【前面批判过高估计理性的力量,现在又开始批评不够理性,总之,差异其实只是程度问题。】
就给那些哗众取宠的人提供了机会。这些人批评市场经济,不一定是他们骨子里认为市场经济对大众不好,而是他们知道,嫉妒之心,人皆有之,指责市场导致收入分配不公,污名化富人,可以得到公众的喝彩和拥护。这样的人可能是所谓的“学者”,也可能是谋求权力的政治家。
【确实,这样的人绝不会少。但同样,那些鼓吹市场经济的学者何尝不是也存在很多私心杂念呢?保护自己的“清誉”可以带来很多现实的利益。】
西方一些左派政客为了拉选票,迎合民粹主义,向人们许诺免费午餐,把企业家当作社会问题的替罪羊,提出各种各样反市场经济的口号和政策。渴望免费午餐,这是人性使然,但经济学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没有免费午餐!
【但是,不管是反方还是正方,大家在维护自己的私心之外(这是人性),是否的确也是相信自己的观点?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这样的吧。带着私心杂念来谈观点,这是人类很难避免的,这样的观点也很难是公正的,所以罗尔斯提出了著名的“无知之幕”,希望能排除个人身份来讨论制度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