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我们为什么总是那么忙

2017-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FoundThink

忙,可以是一种心态,也可以是一种姿态,但绝对不要成为一种常态。

近一年一直在忙碌,这种常态化的忙碌让我很疲惫也很恐惧,疲惫自不用说,而恐惧既来源于我的to do list全部被繁忙打乱。更恐惧那种瞎忙而无法自拔的状态。

有的人忙的是一种心态

这种人对工作充满热情,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主动生活和工作,可以说他们忙的有意义,忙的有生活,忙的有方法,他们往往会控制自己的时间节奏,能掌控自己的状态,随时在休闲与繁忙中切换,而忙碌也终究会给予他们应有的馈赠。

有的人忙的是一种姿态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那么一种人,大事小事喳喳呼呼,各种事情忙三迭四的,感觉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而细心回味一下,感觉也没看他干什么实事,这种人忙的就是一种姿态,他们会让大家都知道他们很忙,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使巧劲,会投机,孰知人性,观察细微。

然,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上面两种人毕竟是少数人,而普通人更多的忙是一种没效率的,重复的,繁杂的“瞎忙”。如果这样说太绝对,太刺耳,或者可以准确的说我们忙的过程中,也许有一部分是高效的,可大部分是“瞎忙”。而我现在就刚好是这种状态。尤其这一周,出差、合作公司对接、报价、两个投标事宜、客户数据迁移、准备总结汇报材料,忙是真的忙,这么多事情怎么能不忙,但是我突然发现这样下去不行,深深的感觉到这种忙,已经成了我的一种常态,所以强迫自己停止这种状态,今晚什么工作也不做,这样一闲下来就有了思考的时间,也就有了这篇文章,而接下来就是我要说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那么忙!

我们大部分的忙碌是因为我们不做计划或计划不够明确,有人说突发事项多,有人说领导总是临时交办,我发现这类事情虽然不少,但很多是可以提前感知和预料到的,我认为这叫职场敏锐度,比如周例会后老板可能发布的任务要求,比如你提交一版报告后老大可能的反应,再比如项目上线后客户的第一要求,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有提前感知的。针对大致的感知和分析,适当调整和计划自己的时间,以不变应万变。

最可笑的事情就是每次写文档的时候,明明之前写过某一部分内容,完全可以拿来参考或套用,但一时就是找不到原始文档,所以没办法,时间有限只能重头写,我有3个移动硬盘,1个云盘,资料总计达1.5T,而关键时刻却不能为我所用,归根结底是平时知识整理的还不到位,如果每个资料都有据可查,无论写方案、汇报、沟通、总结都能拿来套用和参考,那我们将提升不少效率。

任何人都有拖延症,包括那些商业大佬,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没什么特殊,所以很多人说拖延症是影响效率的根本原因我是不认同的,比如老师让下周一交作业,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拖到周日下午或晚上,不到最后一刻都不去写,但周一你发现很少有人完不成作业,所以我认为拖延症不一定影响工作,至少不是根本原因,但如果工作期间穿插聊天、刷微信、道貌岸然的碎片学习,那就是红果果的耍流氓了,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集中精力把每一件事情都高效完成才是评估工作是否忙碌的基础。

一瓶不满半瓶摇,在如今快速迭代的工作环境中,大部分人的一种常态,很多时候我们知识更新的速度赶不上工作环境的变化,这其实并不可怕,因为没有人会逼迫你完成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事,世上也绝不会有人比你智商高十倍的人,所以你不懂,别人可能也半懂不懂,他比你懂,大不了你多花几个晚上弄懂,怕就怕不懂还不去弄懂,无论和领导还是客户,沟通事项一知半解,结果一个事情反复沟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容易出纰漏,极大的影响工作效率,话说你不忙谁忙。

这个怎么说呢,经验不足,我们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要比别人多,忙是正常的,没什么可讨论和纠结的,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突然的想法

写到这里突然产生个想法,十年从业,自己都不清楚到底还有什么,人生就像一个圆圈,越大中间就越空白,我们刚毕业的时候还一身武功,而多年以后很多人都说不出自己的经验套路,介于此,我准备尽之所有的整理出来,一来可以梳理一下自己的经验体系,二来也可以和各路高手探讨和学习,对一些刚从业不久的社会新力量也能给予一些帮助,何乐不为,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一个暂停繁忙状态的好借口,大致想法如下:

以上,欢迎围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