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请给予自由选择的权利——《龙虾》观影

2018-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珈蓝十四夜3

先说一些题外话,最近打算买《认识电影》这本书来看,希望自己以后不只是对情节有一些感想而是对更多关于电影的其他部分有些感想,好比说镜头语言,艺术形式什么的。

不过在真的买书之前,目前也只有对情节的一些感悟可以记录了。且看且珍惜。

《龙虾》作为一部荒诞喜剧,有着神奇的设定。故事发生在像是已经到了某个年代的平行世界。那里的被规定不可以没有伴侣生活,一旦你的伴侣离开,你就要被送去一座酒店里,被要求配对,在 45 天的时限之内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伴侣,你就要被剥夺人格,降格为一种动物。不过好在,你还可以选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动物,好比说,影片的男主角就打算如果没有配对成功,他就要成为一只龙虾,因为他热爱大海,并且龙虾可以活超过一百年,这也是电影标题《龙虾》的来源。与主流社会法则相对应的,还有另外一套小众的生活状态在影片里被呈现出来,那是一个被驱逐的丛林生活群体,那里的人必须过着与伴侣生活完全对立的独身生活,如果一旦有恋爱行为被发现,两人则会遭受酷刑,具体会有什么酷刑大家可以去电影里自己发现。

这样两种对单身人士都非常不友好的设定,对立的存在于这部影片里,是这部影片独特的荒诞和讽刺的来源。

接下来简单的说几点非常有趣的影片中场景和设定引发的思考。

首先是酒店内部配对的大设定,那是一个条件舒适的环境,提供单人独立房间,有健身、游泳、高尔夫球等运动的条件,同样还提供不错餐饮服务。与之对应的是每天清晨的广播报时,告诉你还有几天就到45天的时间限期。还有样板戏一样的说教表演,告诉你独身带来的危害,好比说独自进食被卡住的老人,若没人施救则会死亡。好比说独自行走在路上的女人,极有可能被坏人绑架。这种条件上的优越和思想上的禁锢,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类似一些住在家里的孩子的生活环境,享受着父母提供的庇护所,成年之后依旧像照料孩子般的细心照顾,帮他们收拾屋子、洗衣服,可以较为轻松的享受着回家就躺着不动的待遇,但是同样相对应的,他们承受着言语上和思想上的限制,逼婚自然事其中一种,总觉得现在的「晚婚」青年们听到类似「一个人是孤独的,是无依无靠的」的话应该也相当多了。各种家长会拿什么样方式说教,应该也是各家不同。

其次是关于电影里对现有爱情的一些设定,电影里两个成为伴侣有一个看上去必备的条件是两个人一定要有共同点,也许是「近视」、「容易流鼻血」、「热爱弹吉他」等,现在大家谈恋爱的时候也经常会提到说,两个人最好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话题,但是这些都是你认识一个伴侣或者希望对方称为你的伴侣的必要条件么?那些不能拿出来作为量化指标的条件,那些你说你可能只是觉得你和对方在一起很舒服(这里插一句是想说在一起很舒服与大家所认知的「习惯」与对方一起生活,是两个不同的状态),你觉得你们相配之类的感觉就会被别人称述为「虚」或者是「空话」。多少人可以确定在认识不久就发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两个人不是更加适合做朋友呢?

同样电影里那句「如果两个人之间有矛盾了,我们就送他们一个孩子,这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看来不只中国人觉得孩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点,在两个人自己都没有将感情建立稳固,出现矛盾,将矛盾暂时转向小孩子来回避发生的问题,真的是好的解决方法么?且不说未来孩子长大了只剩下两个人的生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难道不会出现更大的分歧么?这是对孩子负责还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呢?

过犹不及,在另一半森林的设计也同样让人感觉到讽刺,那些选择独居生活的人不但再也没有权利享受爱情,甚至还会被猎杀。在产生感情的时候遭受心里的折磨和身体的惩罚,并不是想象中的独处的自由。这就像是现代生活中无形的牢笼和枷锁,你只能选择「结婚」、「恋爱」或者「单身」,没有中间的选项,一切「暧昧」、「情人」、「未婚生养孩子」都会被社会和他人所诟病,甚至会被「猎杀」。

电影是一个生物链,人站在生物链的顶端俯瞰着那些「动物」,而那些「动物」其实又是不被社会既定标准认可的「人」变成的,但是自主或者被动选择成为「动物」的人,是否真的相比起被按照既定路线安排行走下去的人低级呢?那些有着思想和聪明大脑的人,是否真的想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或者对自己接下来的生活有自己想要的选择呢?

当然电影里还有除此之外很多值得一看的设定,好比定义「忠诚与欺骗」、「真正的朋友」、「惩罚与恐惧」。不一一描述了,有兴趣的人真的很推荐看一下。不过这个电影可能需要一定的耐心,我看到一些评论说看不下去,那大概是没有发现这个电影里有意思的点吧。

在看完这个电影最后想说的还是,人作为「个体」存在最重要的,并不是「独身」或者「伴侣」这样被既定的形式,而是「个体」是否有自由选择与不加伪装的权利。当然这一切都很难,但那样大概才是真的乌托邦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