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比赢更重要的是,能接受拼尽全力后的失败
1
后台经常会有朋友提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我也乐于和朋友们一起探讨。
前两天,有朋友问:我家儿子今年高二,从进高二就对学习的热情不高,而且每次大考前都叫唤紧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对学习的内力不足,而且心不能静下来,我着急上火却没有成效,想请教一下我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如果回答得不励志,显然不符合家长的期待;如果太强调励志,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太多的压力。
2
所以,我回答得特别谨慎:每个孩子都不同,恐怕没有一个共性的解决办法。多和孩子谈心,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其实我觉得,孩子在考试前紧张,是心里在乎学习的表现。真正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的孩子,才不会在考试前紧张呢!说真话,学习也并非是孩子的唯一出路,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想了想,我又加了一句:对于我本人来讲,我一直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是:希望他尽最大的努力,但我可以接受最差的结果。
3
其实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努力是一对矛盾,我一直也非常纠结。
毕竟不同的孩子在天资、勤奋等方面都不一样,纵然每一个做家长的都有良好的愿望,但显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如我们所愿。我们都知道,对于运动员来讲,不是天天让他快跑就能拿到冠军。但现在我们的教育,恰恰就是家长们都像是站在场边的教练,天天都在向孩子喊“快跑”。不拿第一就不满意。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而我们的难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孩子的能力有多大,到底能跑多快。
4
记得白岩松在书中曾经写道: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白岩松感叹,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5
同样是在2012年奥运会上,在一场女子50米自由泳预赛中:一名选手比小组第一名慢了整整18秒,排名垫底。然而,她却获得了观众最多的掌声。这名选手名叫马瑟姆彭·特科,来自莱索托王国,一个面积只有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万的非洲小国。在她的国家,只有一个能够勉强达标的50米泳池,更不必说专业的训练设施。而特科也是莱索托历史上第一位受到国际泳联邀请,参加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女运动员。相比较传统的游泳大国来说,那些来自非洲小国的游泳选手,只要能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6
这也许能够解释我们对孩子教育的困惑。就像体育比赛不是为了拿第一,而是为了超越自我,更高、更快、更强一样。我们学习,同样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在跟自己比赛。大人的工作也罢,孩子的学习也罢,我们正确的态度都是:做最大的努力,接受最差的结果。“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有所讥,于己有所悔”。努力做好自己,不给自己留遗憾,就是最完美的人生。任何时候,只要我们能够坦然说出:我努力了,我无悔。这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