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今日看点婚姻育儿

中国式思想,总是先否定

2016-12-30  本文已影响120人  无心栽树
别人家的孩子

我从小有一个宿敌。

它有一个大众化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当我小学的时候,总有人在我耳边念叨,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聪明,那么听话,而你就这么笨,这么翻翘;(本地土话,不听话的意思)

当我初中的时候,总有人在我耳边念叨,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还是那么聪明,那么懂事,而你呢,巴拉巴拉巴拉;

高中,大学,一直到工作,话语虽然有了改变,但意思却大体一致,不外乎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努力,怎么怎么薪水高,而你,剩下的就是一连串的否定。

不管你做的再好,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等你,不管你做的再差,也有一个别人的孩子在等你,只不过目标不同,可比的高度也就不同。

我承认,或许我有些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但说句心里话,我也是需要肯定的,不然我真的怕我会变成那个反向的自己。

否定,从根本上断绝希望

01

我的大学是在外地上的,那是一个山明水秀的江南城市。

虽然离我家乡不远,但总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父母千叮万嘱,路上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拿陌生人递过来的东西,不要把自己的包松开,结果整个出行过程,我就跟听话的鹌鹑一样缩着脖子,安静地坐在属于自己的座位上。

在父母看来,这是一种关心,但换一个角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否定,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这句话有着多样的色彩,可褒义可贬义,在父母的眼里,他们通常认为,你的能力不管如何增长,也不会超过他们设置的线,你的才华不管如何横溢,也不会超过他们设置的圈,在无形之中,一种固有线圈已经框定了你,他们已经习惯了先否定,过后才会给于肯定。

美国有一部电影,叫做《阿甘正传》。

故事相当励志,阿甘从小是一个腿有残缺的孩子,她的母亲经常会和他说,福尔斯甘,你并不比别人缺少什么,只要确定了一个目标,就去努力吧,你会成为你想象里的那个自己。

上学的时候,有人欺负阿甘,珍妮丝跟他说,跑,阿甘,快跑,阿甘。

他就这么跑过了绿荫镇的谷地,跑过了小镇的街道,跑过了大学,跑过了军队,跑过了越南战争,跑过了整个美国。

回头想象一下,如果当时阿甘没有跑,母亲并没有鼓励他,珍妮丝没有鼓励他,他永远都是那个傻子阿甘,那个沉默寡言不会奔跑的傻子阿甘。

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终究是现实,父母有时候就是孩子眼中的一杆标尺,他们的高度在哪里,你努力的方向就在哪里,严格意义上去讲,这样做无大错,但总有些不妥当,为何不给一些鼓励来得更实际。

当孩子有大的方向时,告诉他们,不管如何,你都站在他们身后,永远是他们的后盾,他们的精神支柱,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去限制他们的发展,线圈就在那里,你不走出去,子子孙孙都在线圈里面,无寸进,无斗量。

02

欢乐颂相信大家都看过,五个鲜明性格的女人,五段精彩纷呈的人生。

樊胜美,是我看过的最感同身受的例子,在父母眼里,她无论如何努力,也及不上自己的哥哥在父母眼中的位置,尽管她的哥哥是个不学无术的泼皮无赖。

她在上海十年,从职场新人到资深HR,摸爬滚打,按理来说,这样的资历和待遇,怎么着在魔都也能有一席立足之地吧,可是她呢,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自己的最悲哀的处境。

正如小妖精曲筱绡所问,为什么2202的最好的房间是被两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住着,而资历最深的樊大姐却住着客厅的小隔间,她怎么混的那么惨。

其实不是樊胜美混的惨,而是她太容易被否定了,从小她就被父母否定着,在中国父母的眼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其实代表着最大的否定。

同样的怀胎十月,却在睁眼的那一瞬间,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儿子自然是皆大欢喜,女儿却是满目愁意,中国大多数父母,觉得生女孩就是赔钱货,何必去肯定,直接否定算了,谁让她少了个把儿呢?!

他们从没有想过,女孩也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而是在起点线上,就已经否定到底了,因为他们已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一代传一代,传到最后,连他们自己都麻木了,只是一眼,就否定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成长。

这样最大的否定决定了任何一个人的命运,古代的女子,需遵守三从四德,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只要是女子的一生,几乎都要遵从父亲,丈夫和儿子的任何决定,中国式思想的否定意义可见一斑,在最大的限度上,限制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范围,要不然,就是不守妇道,不够忠贞。

否定,你可知,害苦了多少才华的横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