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还能做什么?
读一本书的时候,你会不会使用思维导图制作读书笔记?
工作没思路的时候,你会不会打开网站新建一张空白的思维导图从零开始梳理工作思路?
与拖延症斗争的时候,你会不会用思维导图制定一个生活作息表并努力执行?
……
不知不觉,思维导图已经融入我们工作和生活,并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但遗憾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朋友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甚至对思维导图的具体使用场景还存在很多不解。
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思维导图有效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在充分分析了网站上海量文件后,我们对思维导图的常见使用场景做了以下归类,希望能够真正帮到大家。
从思维上思维导图的使用分为两大类:思维的整合与思维的离散,从具体的使用场景分为:学习,工作,生活。
思维的整合
学习
梳理知识点:
像文科生在高中时期需要阅读并背诵大量知识点,再加上现在国内国际热点频发,需要牢记并背诵的知识点是只多不减。学习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下,真的觉得脑子不够用。
但稍微归纳会发现很多背诵的知识都是围绕几个观点在展开解释的,记住了核心观点,后面的长篇大论内容都能很轻易背诵。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点,会发现每个观点后面的解释都有了逻辑,想到第一个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想到后面的所有,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背诵,不用消耗多少脑力就能记住90%以上的内容,文科生能这么轻松的背诵,可能会让人有一种考试作弊的错觉。

整理论文结构:
毕业前有一件对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涯最大的挑战需要去征服的就是毕业论文。
写论文的过程就像朝圣一样,每一次修改都是一场修行,尤其是再遇到调整整个结构,那简直就像是一场涅槃与重生。
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逻辑严谨得对论文结构进行调整与修改是多么的重要,在写之前清楚得明白自己需要写什么论点,使用哪些内容进行验证,需要搜集什么资料,这样带着方向性去写论文真的很省时间。

整理读书笔记: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能够轻易理解书中的观点,把书【看进去】,但过段时间之后只能零星记得书中的一些观点,再过段时间可能就只记得自己读的书名和作者是谁,这是因为知识都有自己的遗忘曲线,跟我们的脑子不好没关系。
但如果在读书的时候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整理读书笔记,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就算过去很长时间,对书的记忆依然很深,慢慢指导自己不光是读了一本书,而是真正的读懂。这样的方式尤其适合应用到工具类图书的阅读过程中。

工作
工作方案、活动流程、会议记录、产品推广等:
很多人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工作内容,比如活动计划,推广方案,工作流程,会议记录等可以使工作更有条理和节奏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原本混乱的工作内容梳理的井井有条,即便在工作过程中被打扰也能根据工作安排快速调整。



个人简历:
看惯了表格样式的个人简历,看到一种新风格的样式会不会让hr耳目一新从而印象深刻?而且通过思维导图整理个人简历更能清晰的展示个人能力、经历等相关信息。

求职准备:
求职前除要更新自己的简历之外,还需要深入了解一下自己需应聘行业的必备技能,常见问题,如何更好的做自我介绍等相关细节内容,最大化的将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找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

生活
生活作息:
因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每个人的精力被分散变得碎片化,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占据注意力从而导致拖延症,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自制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要做什么没有很清晰的目标,通过制定作息表每天弹性按照其执行,即便不能每一项都做到完美,但至少自己对自己一天的时间还是有一定的掌控;

假期安排:
很多人喜欢在假期制定计划,出游还是在家学习,出去逛街还是看电影等都喜欢提前安排,然后过一个惬意充实的假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安排,等假期到了到来就去享受这难得的惬意;

思维的离散
思维的离散更偏向一些创意性的工作,也可以理解为对自己的思维做“广播体操”。比如想到一个词,然后在这个词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范围的发散与联想,没有对错之分,就尽情的进行各种联想扩展,现在很多幼儿园及小学都会进行这种思维锻炼,以及写作前都可以使用该方法列提纲。
例:以邻居为中心写一篇文章

除了写作学习等,其实在工作中像一些活动的前期准备、活动流程规划也是稍微偏向思维离散。
比如我们想要做一场活动,就会以活动为中心词,去思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流程,活动需要搜集到的数据、取得的效果,完成活动需涉及到的配合部门等相关细节,过程类似是对思维离散的一种整合。

每一次进行思维离散都像是在给思维做广播体操,大脑会有很明显的劳累感,但也有劳动过后难得的酣畅淋漓。
以上为网站中较为常见的思维导图使用场景,供大家参考。
同时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此,还有更多的玩法和使用方式需要大家去探索,并通过思维导图来丰富、梳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工具真正的帮助到大家。
*注:以上模板文件大部分均能在网站搜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