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怎么理解艺术?

2021-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姜地主

绘画雕塑这些造型艺术里的“真”“写实”,是大脑在将情境记忆与情绪记忆进行比对,之后引发情绪,这是—瞬间内的事。

快感中枢与痛苦中枢是邻近的,所以人的情绪会产生“享受痛苦”的现象。一般所说的“深刻”“悲壮”“深沉”等等体验,从脑神经结构来看,就是由两个中枢同时反应,由苦感与快感共同完成满足感。如果痛苦不能导致快感,那就只有“悲惨”,而没有“悲壮”了。

这在艺术里的表现,就是“以苦为美”。诗歌,小说,戏剧,电影,常常以悲剧结尾。通过体验痛苦来实现复杂的快感效果,这被视作是更高的审美体验。

听到这样的分析,我们感到,在情感受到冒犯之后,科学常识又把艺术给亵渎了。其实,我们的这个情绪依然还是在这个常识系统里。它的产生路径是生理影响心理,心理影响文化,文化再影响心理。而这一切,又都源于生理。

艺术创作还和其他一些生理现象有关。这些研究证明:艺术创造的热情,是从攻击本能转化而来的。事实上,人类的所有创造性活动,几乎都受攻击本能的驱使。除了艺术创作、科学研究、探险,还有经济竞争,刑事犯罪和战争等等。所以,即使人类掌握了改变脑结构的技术,也不能为了一劳永逸地消除犯罪、战争,就从大脑里剔除掉人的攻击本性。一旦那样,人类的进步,或者说进化,也就随之停止。

那么,基于常识的理性选择,就是使用正常的社会手段,来控制和疏导这类本能。你一定猜到了:体育。对了,体育产业的意义不只在健康,它还是安全消耗攻击热情的方式。所以,我们才会对观赏竞技性运动有这么持续的热情。换言之,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中国男足,具体成绩怎么样,还是次要的,只要他们踢,就能起到释放社会攻击性的作用。更何况,大家一起骂国足,也是一种感情释放。至于橄榄球、冰球和拳击这些运动与攻击本能的关系,那就更不用说了。

说到这儿,你应该发现了,我们的话题,已经从神经科学、生物学常识与艺术的关系,转换到与社会文化话题上来了。大脑的生理构造,决定了我们的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但我们从这个简单的起点出发,用了千万年的时间,形成了社会模式,缔结出富于理性的制度和法律,产生复杂多态的文化,以及既精准又含混的艺术,这才是人类整体的独特性和尊严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