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航模式的阅读笔记总结梳理(上篇)

2017-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是咖喱呀

作为一个阅读喜欢记笔记的妹子(不排除我记性不好>.<)之后会把总结的一些笔记分享到简书啦!希望一起交流,最重要的还是我笔记本老丢(为它们默哀一小下下)... ..


【关于导航】

分为主导航模式以及次级导航模式,细分主导航分为:全局导航以及瞬时导航。

全局导航适用情况:

       1.应用层级扁平的同级菜单分类,主要的类别只有少数几个。

       2.用户所需的菜单要一直处于可见状态以便快速访问。

       3.菜单分类有状态提示,例如未读邮件等。

下面总结全局导航菜单的几种常见样式:

跳板式:

       也称为【启动面板】是2001年最流行的样式,通常采用标准4/6/9宫格

       优点:相比IOS以及安卓,标签栏上3至5个选项卡的限制,这种一屏可以放置九宫格的方法,大大增加了选项容量。

       缺点:主要缺点是全部选项都被扁平化,没有优先级。

注:(随之而来的两种模式)

       1.抽屉式:随之而出现了火狐浏览器移动版之后,开启了抽屉式模式的运用,Path也在设计中采用(后文将提到)

       2.磁铁模式;将跳板式发挥到了极致,有静态以及动态之分,动态可以显示未接来电数等信息。(参考安卓以及IOS版的Evernote Hello采用了基于磁铁模式的跳板式导航设计)

卡片式:

      以扑克作为原型,模仿了扑克中常见的切牌、洗牌、翻拍以及弃牌的手法(参考2010-2011年的palm webos系统) 例如:左滑可以跳过这个故事,右滑可以移动至保存分组中

       在书中看到一句话:Facebook和Pinterest利用卡片式风格,但与前面提到的例子相比缺少了手势交互,这让二者更像是卡片风格的列表元素,而非真正的卡片式设计。

       然而我觉得,不用如此绝对啦,在MD设计指南中关于卡的设计介绍也提到了滑动和移动等手势交互,同时也提到了卡片集合。

注:关于卡片布局的资料,笔者参考查阅了MD的设计指南(以下为部分补充)

卡片集合:卡可能包含有关单个主题的照片,文字和链接,它们可以显示包含不同大小的元素的内容,例如具有可变长度字幕的照片。卡片集合是同一平面上的卡片布局。(关于更多详细内容可参阅:material.io/guidelines/components/cards.html# 因为直接发链接比较详细,个人觉得还是要结合实战会记得比较清楚>.< )

列表式菜单:

       每一个列表可以进入各项功能,各模块之间的切换需要返回到主菜单。适用于设计层级应用,也可满足既有名称又包含描述的情况,主义需要包含向上的返回按钮(首页除外)。关于不同系统间的设计规范,以下简单总结:

       在“MD设计指南中”关于列表的一些定义与用法<1:定义:列表由连续的行列组成。每行包含一个tile。主动作填充图块,补充动作由图标和文字表示。(有同等级的子行组成,包含滑动以及拖动的手势交互,,注意一般由字母,日期等方式等序排列);<2:用法:列表最适合呈现均匀的数据类型或数据类型集。如果需要在列表图块中显示三行以上的文本,请改用卡,如果主要区别内容由图像组成,请使用网格列表。;<3:操作相关:主要内容放在左边次要放在右边,主要信息放在第一行,主动作:不能单独针对某一块要针对整个列表,对弈统一的主要操作要一致的样式与动作,eg:音乐列表的主要操作。补充动作:由字母或文字表示,提醒等图标包括   title使用一致性原则)

规范以单行列表为例

material.io/guidelines/components/lists.html#lists-specs

(再发一个连接是MD中关于列表的详细介绍和规范,可以没事看看)

关于IOS的表的设计介绍还提到了拆分视图,将表作为导航放置在内容的另一侧,详细见:developer.apple.com/ios/human-interface-guidelines/ui-views/tables/

仪表盘式:

       在需要使用关键指标或数据作为应用入口的时候可以采用仪表盘式。也可以用作次级导航,当显示多个图表的无关联信息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如果是对无关数据做合并则不需要使用这种方式。

安卓版Withings和IOS版Mint

(不要慌,虽然我图片拍歪了,但我也懒得修了,能看清吧?说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陈列馆式:

       这种模式应该还蛮常见的了,存活于各大新闻,视频照片以及菜谱(这个最好)的APP,展现了无层级并且相互独立的内容模块,通常采用网格布局,轮盘式或幻灯片。

       根据MD设计规范中的网格列表看来,通常鼓励无层级的内容采用网格布局(这里对于仅放了图片进去的网格内容而言,概念和陈列馆无太大差别)然而对于需要突出区别化处理的情况,那就最好用卡片或者列表。

选项卡式:

(这个算比较重点,感觉我要唠叨好一阵子了,划重点针对不同的系统而言都有各自的规范,但我也只是尽力简单总结一下因为内容比较多,会上链接,还是觉得结合实战去熟悉比较重要)

IOS:

       IOS系统自第一版发布以来,就建议对标签作为扁平式应用的导航,因为各个类目的主要内容都可以直接从主页切换进入,Facebook在采用了这种方式替换了原有的抽屉之后,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谈到标签栏要主要和IOS系统的工具栏加以区分,首先强调的是标签栏限制在五个选项卡之内,可以在最后一个做更多的处理。

提示:了解选项卡栏和工具栏之间的区别很重要,因为这两种类型的条都显示在应用程序屏幕的底部。选项卡栏可让用户在应用程序的不同部分之间快速切换,例如Clock应用程序中的“闹钟”,“秒表”和“计时器”选项卡。工具栏包含用于执行与当前上下文相关的操作的按钮,例如创建项目,删除项目,添加注释或拍摄照片。请参阅工具栏。标签栏和工具栏从不出现在同一个视图中。

关于视觉化设计方面,标签的内容需要与“行为召唤按钮(calls to action优先行动,例如Instagram中的相机选项卡)进行视觉设计上的明显区分。

工具栏


标签栏

讲到这里忍不住说一下IOS中的顶部导航:

导航栏出现在应用程序屏幕的顶部,状态栏下方,并可以通过一系列分层应用程序屏幕进行导航。当显示新屏幕时,常常标有前一屏幕标题的后退按钮出现在栏的左侧。有时,导航栏的右侧包含一个控件,例如编辑或完成按钮,用于管理活动视图中的内容。在拆分视图中,导航栏可能会出现在拆分视图的单个窗格中。导航栏是半透明的,可以具有背景色调,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在适当的时候隐藏,例如当键盘在屏幕上时,发生手势或视图调整大小。

developer.apple.com/ios/human-interface-guidelines/ui-bars/navigation-bars/

安卓:

安卓系统将顶级导航或称之为主导航分为三种选项卡菜单模式,主要方式固定导航、抽屉以及下拉菜单。固定导航不同于滚动导航,它固定于顶部,并且不允许导航左右滑动,但是允许用户在不同的不同视图间切换(顶级视图最多三个)兄妹之间的切换方式。

<1:同等重要方面之间切换。<2:标签控制在一致位置显示内容。<3:标签不应该嵌套。<4:标签内容较长时可包裹第二行不要使用省略不方便理解。<5:将底部导航与标签组合时要小心,因为导航应用程序时组合可能会导致混乱。

material.io/guidelines/patterns/navigation.html#navigation-patterns(关于导航的使用情况)

隐喻式:(拟物式)

不太常用,用了容易出错的情况。通常游戏用得比较多,类似图书类APP模仿为书架的情况,可以让人一眼看出是在那种使用场景之下。但是模仿的太蹩脚很容易出错。

到这里以上就总结了主导航下的全局导航模式啦,因为写的有点多,考虑到知识的吸收和总结性,决定下篇再写瞬时导航还有次级导航的介绍。

关于导航很早的时候就断断续续的看过一些书和文章,发现最后就混乱了,然后记录在本子上,今天做分享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些新的点,相当于过了很多遍,也希望可以和大家讨论出新的问题,还是觉得实战比较重要,谢谢观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