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也许年迈的稼轩公真的是想借此疏解知音难觅、壮志未酬,只能寄情山水聊以自慰的苦闷,但我仍愿依此为题设想通过努力得到“青山”赞赏的愿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景随情迁、境随心转,同样是登山,既可以排解“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的苦闷、也可以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因时而动、因势而变,“青山”同样可以是一个奋力一跃可以够得着的目标。当前,我的“青山”就是在报社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前不久,因为单位需要我有幸来到报社学习,说是学习其实更多的是自己摸索,在动笔、修改、再修改中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我文字功底是比较差的,上高中的时候语文成绩最差,作文经常跑题,司马迁是我文中的常客,但毕业之后阴差阳错与文字材料打上了交道,慢慢地发现,其实写作能力应成为一个人的必备技能。
面对向报纸投稿这一挑战,我常常想起樊登老师讲过的一个个人经历。他大学期间是辩论队的成员,一次参加国际性的辩论大赛,在比赛前他想到了站在领奖台上的画面,甚至在想自己发表获奖感言时是怎样说的,而且这一想法非常强烈,没想到最后真的站在了最高的领奖台上。
我想,这一想法源自于“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的豪迈。
青山就在那里,上山的路也在那里,剩下的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干得好首先要热爱它。
热爱激发灵感,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对工作的热爱,有一个正确的劳动观。达到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心志这一高度。
同样,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写作也应如此,起码要做到热爱。
《干法》的译者曹岫云先生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忠实粉丝,年逾古稀仍每天工作12-15小时,周末节假日也是如此,他不认为工作是劳神费力的,而是能乐在其中。
一个编辑老师也对我说过,干好这项工作就要“心随稿动”,当自己的稿子要发表的前一晚甚至兴奋地睡不着觉,状态决定着你能达到的高度。
对此,我也是深有体会,无从下笔时也非常挠头,一旦灵感来了哪怕不睡觉也要把文章完成,有时为了一个词的使用也要斟酌良久。
一个同事把写文章的过程比作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的过程,文章在反复打磨中越来越精美,就像孩子在不断地成长,我的一篇六七百字的稿子已经改了8遍,路人会觉得无聊,但热爱的人会沉醉其中。
干好工作也要懂得珍惜。
谈到珍惜,往往会追忆过去,后悔当年,如果当时自己怎么怎么做就好了,后悔唯一的好处就是惊醒我们珍惜当下。
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是我大好的读书时光,但当时自己选择了迷失,如果当时能积累一点,现在可能就会容易的多。
现在我能有完整的时间来思考、读书、写作,隔壁就有从事写作二十多年的老师可以去请教,身边有优秀的同事可以去探讨问题。
给了平台、给了资源,青山如何看我,全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