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速成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8749/6a63a5213a506259.jpg)
写作有没有速成法呢?有的。前提是阅读速成,没有阅读的速成就没有营养,营养跟不上,人就会长成豆芽菜。
阅读如何速成?昨天有个小伙伴开了个书单,我差点笑喷,他买的全是世面上最火爆的畅销书热门书。我看了那三十本书单,告诉他可以留下《老人与海》和《2666》,其他的这个简史,那个皮什么囊,都可以送人。《老人与海》立刻读,《2666》你读火候没到,先藏着。然后我给开列十本左右的名著作为初级书单,其中特别强调要读文学史和美学著作,先让自己打一个基础,随后我会给他一个用来加强的中级书单。
写作者的阅读和普通人阅读不同,前者是专业阅读者,必须有专业的眼光和态度。前者的阅读必须健全,文史哲心美都得有,搭配好;同时量要足,没有一百本,谈什么写作呢?文豪没有低于一千本阅读量的,也没有一个文豪没有研究过哲学。你可以查一查托尔斯泰和鲁迅以及卡卡博博的传记(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我简称为卡卡博博)。古人读四书五经,老庄和佛经,其中一部分就是哲学,否则何以能理解世界和自己,如何能有洞察力和穿透力,乃至跨越时空流传后世呢?
福楼拜为了写最后一本小说,看了1500本书,有他的日记为证,大家可以搜一搜。专业的阅读者的态度也是专业的,无论何时何地阅读,无论快读慢读,都是非常专注地。不专注的细读,那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专注地快速阅读,是一种不断精进的阅读力塑造。
专业阅读者讲究阅读效率,不求甚解。胡适云,读书方能读书。读书多了,触类旁通,效率就高了。专业阅读者没有焦虑症,他不因为大家都读了《战争与和平》,就也去读,他有他自己的眼光。他不因为口若悬河的读书会老师说,要细读精读,就死磕一本书。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这句话本来是大作家大学者讲的,那都是学富五车的人告诫后来者。你一个半车书没读过的所谓老师,谈什么精读呢?你读一百遍,也是不懂。凡事生搬硬套,不顾说话者的前提,那是蠢人。不求甚解,其实是求甚解,待到阅读量足够多了,比如一百本或者两百本以后,可以细细地读一本书,夯实一下总结一下。
写作的速成,有无数人开设培训班,21天速成,30天速成等等等等。什么语言啊结构啊故事编排啊修辞啊,套路是一个接一个。这些人要么根本不写作,写也是写烂作。写作的根本是探究自己进而探究世界,认识自己有多深,作品才会有多好。那些技巧是表现心灵的手段,只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就可以解决,是细枝末节的事情,并不需要研究。
写自己的母亲父亲,需要研究技巧?发自内心,平铺直叙,也会感人。真善美不都俱全了吗?(但是普遍有一个雷同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发自内心,这是另一个话题,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前提是阅读量要够思考要够,但是绝不需要上培训班和学套路。读一百本好书,如同和一百位有思想的人交流,每个人你学到千分之一,你也差不多了,还愁没有技巧?你有多少类似三国和水浒的故事要写?百分之九十九的写作者,需要写的无非是自己的童年青年和生活的那个小圈子,所有这些挖得够深,就会和群人类联系到一起,写好了,如同为全人类发声,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
写作,写自己深沉的感情,沉淀多年的记忆,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高效率的阅读和思考。上培训班的时间,你用来散步和沉思,用来做白日梦,用来翻一翻发黄的老照片,才是一个写作者真正的写作姿势。
阅读速成和写作速成,其实就是老老实实,下苦功,不断突破阅读瓶颈,不断闯过写作卡壳的暗礁,不断独立思考,从不随大流。
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从心出发,就是速成的心法。